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张居正为什么生前轰轰烈烈死后却被问罪抄家了(张居正为啥那么惨)

导语:张居正为什么生前轰轰烈烈,死后却被问罪抄家

张居正, 是明史著名改革家。他从平民中崛起, 官至内阁大学士, 在明万历王朝初年当了十年首辅。他为扭转嘉靖以来朝政腐败的局面, 协助小万历皇帝推行改革, 终于使危机四伏的大明帝国又焕发了生机。然而, 在他病逝仅一年又十个月时, 张居正辅佐十年的明神宗万历突然翻脸, 下诏查抄他的家产。其长子张敬修不堪严刑追逼, 自缢身死。弟弟张居易、二子张嗣修俱被削职, 发配边地充军。张氏家属饿死及自杀者数十人。凡被认为与张结党的官员, 统统被削职。张居正苦心经营十年, 为什么生前轰轰烈烈, 死后却被问罪抄家?

作为万历帝的老师, 张居正费尽心力, 企图把小皇帝引向他所认为的理想境地。因此, 他对万历表现得十分严厉和刻薄, 甚至达到令成年人都难以忍受的程度。诚然, 张居正的主张和作法很难有多大过错。然而, 他在铁面无私的同时, 却失去了为人臣应该“以敬为上”之道, 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其实, 对于朱明朝廷来说, 张居正不过是一条善于捕猎的走狗, 小皇帝需要他去挽救颓危的朱氏朝廷, 一旦首辅弃世归天, 这具尸体对皇帝来说已没有任何用处。首辅威风凛凛的形象, 帝师严厉斥责的声音, 权臣行使权力的姿态, 一幕幕都在已亲政的皇帝脑中闪现。至于首辅当年劳瘁心骨、弃家忘身的精神, 非议满朝、左右受敌的处境, 使大明国库积金四百余万两、存粮可支十年之需的功绩, 统统都化为乌有。

张居正自身也不是一位气量宽宏的大臣。他总认为以自己的权威可以压抑当时的舆论。然而事实却绝无可能, 他的改革家形象也因此大大削减, 更增加了百官对他的仇恨。于慎行是张居正选定给小皇帝讲学的讲师之一, 本可飞黄腾达, 只因他在夺情事件中, 对张居正多有批评, 从此官运一蹶不振, 直到张居正死后才被重用。一些大臣恃于张居正的权威, 上疏慰留张居正, 而一向被认为是张居正私人的吏部尚书张瀚“独不与, 抚膺太息曰:‘三纲沦矣!’”事后, 他立即被参奏, 勒令致仕, 参奏中却一字不提他和首辅的冲突, 而是假借别的小事。这一参奏引起官员们更大的愤怒, 因为他们知道, 朝廷的纠察官员都是张居正夹袋中的人物, 他们只纠察对张居正不利的人而不顾舆论。

按理说, 我们可能认为数百名朝官是不顾大局, 是否定张居正改革的艰辛及改革成就的, 但大多数官员是支持和同意改革的, 他们反对张居正肯定不是以罢废改革为目的, 也不能说他们都是一群党同伐异专事攻讦为能事的小人。只是, 张居正自信过度, “无老者宽大之风, 无大臣休休之量”, 故人人都承认他的政绩, 却人人不喜欢他。

在争夺首辅之位和夺情事件之后, 张居正的权力达到了顶峰。而且, 他也和首席宦官有了默契, 行使职权具有相当的威望, 无宰相之名, 而有宰相之实。他将自己的亲信布置在内外机要之处, 也将自己的权势推广至监察弹劾部门和文书教育部门, 亲身管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把所有文官摆在他个人的严格监视之下, 并凭个人的标准加以升迁或贬黜, 因此严重威胁了他们的安全感。当时的文坛领袖王世贞与汪道昆, 都是他的同年进士, 张居正任首辅后, 他们主动投到门下, 希望能够晋升, 但张居正觉得他们都是吟风弄月之人, 没有创立文治武功的胸襟, 因此冷落他们。更严重的, 1581年, 张居正以考核的名义, 使南北两京三百三十一名官员同时遭到降级或免职的处分, 其中一重要因素便是官报私仇。因为四年前其中许多官员曾反对他以“夺情”为口实在职守制。正是这些人在他死后与反对派联手, 对他精心培植的改革力量与家人进行了残酷打击与无情迫害。

同时, 刚愎自用, 偏听偏信, 使他自蔽视听, 不能客观地用人, 没及时务色一个能担重任的后继者。继任者张四维一向受到张居正的垂青, 此人家资万贯, 倜傥有才, 但品行素来不端, 可他“岁时馈问居正不绝”, 极尽逢迎拍马之能事。一朝大权在握立即转向, 首先发难攻击张居正的李植, 就出自他的门下。继任的申时行也是张居正的助手, 他以一手漂亮的文字博得张居正的欢心。但他为人柔而多欲, 是个貌似宽厚, 实则利欲薰心的伪君子。拟旨宣布张居正“诬蔑亲藩”、“专权乱政”、“谋国不忠”等几大罪状, 就出自他的手笔。在他主政期间一切新政全都废除。如果没有这样的两面派和伪君子窃居要职, 推波助澜;如果不是张居正刚愎自用、偏好阿谀奉承, 新政尚可延续时日。

张居正英明一世, 却毁于褊衷多忌, 没有洞察埋伏在身边的异已分子, 以致祸发萧墙, 遭此败北。另外, 那些和他结怨的人, 有遭他整肃的特权人物, 有被他触犯的既得利益者, 有被他革职或降级的官员, 有长于文笔而短于治国被他弃而不用的笔杆文人。这些受过他打击的人无时无地不在盯着他, 寻求报复的机会, 这必然预示着人在政在、人亡政亡, 他死后也自然成了“乱政之权奸”、“万古之罪人”。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