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不用尺子就能做什么(不用尺子怎么量长度)

导语:不用尺子,这样带孩子“玩”测量

快速get文章重点:

1、测量的概念

2、如何正确测量物品并进行比较

一米有多少厘米?一米有多少毫米?这些换算对一个成人来说是司空见惯之事,但是对孩子来说却像外语一样无法理解。

“测量”是对物体的属性进行量化描述,表现为“数字+测量单位”的形式。小学低年级主要学习重量和长度的测量,长度又分纵向和横向,纵向为高度,横向为长度。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对物品属性量化以及比较。

在进行测量前,要知道这些属性代表什么。描述长度属性可以用“长和短”,高度属性用“高和矮”,重量属性用“轻和重”。只有相同属性才可以进行比较。

从概念来看,测量结果就是多少个测量单位。

对于刚接触测量概念的孩子来说,测量的标准单位对孩子来说是很抽象的。测量长度并不是一定要用尺子,单位也并非一定要用标准单位。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小物品作为一个测量单位(这个物品的“测量属性”要比测量的物品小),而不是厘米、米,让测量过程变得有趣而有形。

在下面2个活动中,孩子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探究如何对物品进行测量并进行比较。

不同测量单位测量

在3张卡纸上分别将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孩子)的同一侧脚印描画下来,并沿轮廓剪下,作为自制的尺子,一个长度单位是脚长。比比谁的最大,谁的最小,将三个脚印从大到小排列。

各自拿自己的脚印去量量家里的东西,餐桌有几个“爸爸脚长”,冰箱宽度是几个“妈妈脚长”。用3个脚长去量相同的物品并进行比较。注意测量时,被测物品要和作为测量单位的物品在起始端对齐,即标准测量时以0的位置为起始点。

通过比较,让孩子发现测量同一个物品,用不同人的脚印去测量,结果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3个人的脚长不一样,爸爸的最长,妈妈的中等,宝宝的最小。

如果妈妈拿“妈妈脚长”测得一个物品的数据是3,宝宝拿“宝宝脚长”测得另一个物品的数据是5,单从数据上来看5比3多,但是“宝宝脚长”又比“妈妈脚长”小,这时是不是就不那么容易比较两个物品的长度啦?

相同测量单位测量

如果你采用“爸爸脚长”测量物品,我采用“宝宝脚长”测量物品,就很可能无法进行比较。所以大家采用统一的单位去测量方便比较。

其实这个活动可以直接在第一个活动中增添测量物品种类,只用一个人的脚长去测量。但是小朋友玩一个活动太久可能会失去耐心,得变换着花样跟ta玩才能引起兴趣。

可用一个乐高或一个回形针等物品作为测量单位去测量物品,图中采用的是小熊橡皮糖,别忘了让孩子把手洗干净再玩哦,ta肯定忍不住要吃2块的,哈哈~

测量时,被测物品和作为测量单位的物品在起始端对齐。

为了突出测量的作用,尽量选择从视觉上不那么好区别长短的物品。

采用同一单位进行测量,单看数据就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比较。

所以人们要把测量单位统一规范,这样不管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对同一属性的测量结果都可进行比较。

引入通用的单位单位

经过上面2个探究活动,孩子明白了测量单位的统一很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采用乐高、橡皮糖来进行测量不太实际,所以国际上统一制定了一个长度作为长度测量单位,一个重量作为重量测量单位。生活中的物品有大有小,为了便于表示,各属性的测量单位也有大有小。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米、千米等;重量单位有毫克、克、千克等。

小游戏--测量单位的换算

在孩子学习了测量单位之后,玩下面的小游戏可以熟悉单位之间的换算。

将一副牌正面朝下,可约定翻出牌上的数字单位为厘米,将其换算成毫米,最先说出结果的玩家可获取该张牌。由最小的孩子开始翻牌,比如翻到5,玩家们抢先说50毫米。下一轮由本回合的赢家翻牌。

文章总结

1、测量是对物体属性的量化描述,测量结果就是多少个测量单位。

2、测量某一属性,采用不同测量单位不便于比较。

3、统一的测量单位,便于对测量属性进行描述和比较。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琪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