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道(道德经的道指什么)
导语:道德经提到的道是什么?
庄子讲:“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合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自然造化万物的能量广大悉被,它的能量潜藏在万物之中,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都在它的造化中,一意真诚就在人身之内。化而文是天地之间,森罗万象、芸芸众生,生息运动变化的一种动机、反应及成就。道与德是一切化与文的根本及灵魂。文是从质上来看,由道之理达性情之中而生就,是得,是德。它的道是宇宙之间运化万物的能量,性、理是元精的生长生殖遗传信息,情是性与理、虚、实相合的表达即命。
随着阳长阴消的气候节令,风以动之,雷以震之,日以暄之,雨以润之,草木随之就会呈现出长生、旺盛、繁荣。到阳极之后,阴长阳消之时令,风以吹之,冷气逼之,霜雪煞之,草木随着呈现出凋零、萎蒌缩、枯败之现象,这些功能变化都是道、能量、气在冥冥之中不易察觉而对物发生的作用。
道可以理解为太阳在正午视运动年周期轨迹,其光的辐射能量在天地间,随时间而发生的量的周期消息变化及波动。“湛兮,似或存”,“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是古人对道、能量、气、虚存在形式的直观描述,妙万物是对其功能作用形式的认识。对光来说明暗是常人的视觉感受,冷热是常人的体验感觉。
道,气,虚这一能量,生化万物之后,它的属性、功能,就赋诸于万物,隐于万物之中,现代的话是暗能量,有机物。道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如同“光”与“辐射能”,光即是能量,光与能量一体。《道德经》讲的道冲,冲是水流动的样子,流动就会有起伏波动,古人就是用“水”与“波”的关系来解释道冲的,水即波,波即水,水波一体。道即物,物即道,道物不二,自然成物,花自开放水自流,就是自然的道在行。
由此可见,天地之间的芸芸众生都是由道、能量、气、虚而运化,“在天为玄,在地为化,化生五味”,物生化而各自内在蕴涵着道与德,化与文。山川之动植,胎卵之湿化,有道即生,离道即亡。“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形而下离不开形而上,形而下因形而上所成;形而上离开了形而下没有现实意义,这正指道与物的关系,就如此密切。
“夫稼为之者人也”,農人行诸事而宜物性,则物亨通嘉会之华美象貌必现。中国农业文化的特点在于其通过人力来协调农业生产与植物自然特性、环境条件的关系,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型文化。“稼”(农作物)是整个农业生产系统的核心。“人”、“地”、“天”共同构成了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农作物与天时、地利、人力之间构成了一定的生态关系,从而形成了农业生态系统。农作物是“人”、“地”、“天”的函数。“人”的因素变化、“地”的因素变化、“天的”因素变化与农作物的生长变化息息相关。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人对影响作物生长成实的诸多因素的道理,逐渐有了透彻的认识,在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站主导地位,人的判断选择的能力,趋利避害的措施,对协力促和促成有决定性作用。
农业生态系统由农作物、天、地、人四大要素构成,而这四大要素都与气的运行有密切关系。从生态学角度看,古人所言的“气”或“元气”,相当于现代科学的物质和能量的概念,在农作物与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气”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基础。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阴阳”是“一气”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阴阳的矛盾运动成为万物存在、发展、变化的根据,先贤利用阴阳学说揭示了农业生态原理和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
植物的生长化收藏,动物的生长壮老已,归根到底是物质运动和能量运动。能量运动的变化,其主要源自日、月、五星等近地天体的周期性运动对地球及其承载的万物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阴阳、五运就是对能量变化和物质运动,不断认识和归纳总结,所取得的文明成果。
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是中国文化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家学说、儒家学说的本源。中国传统农学及农业生产实践是阴阳五行学说的来源之一,农业生产要求人们必须根据自然环境条件和植物生长发育规律来安排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故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