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养鱼须知的调水方案怎么写(养鱼须知的调水方案是什么)

导语:养鱼须知的调水方案

水体中有机物过多时,一般的处理思路是首先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水体中大量有机物沉淀下来,然后加入氧化底改剂,或者施用EM菌、光合细菌,再植入新的藻种,加快池塘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随着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的不断增加或改进,“肥”、“活”、“嫩”、“爽”也有了新的内涵,不能一概而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按照大连水产学院何志辉教授的观点,养鱼最适水质的生物指标是:

1.浮游生物量在20-100mg/L;

2.隐藻等鞭毛藻类较多,蓝藻较少;

3.藻类种群处于增长期,细胞未老化;

4.浮游生物以外的其他悬浮物不多。

针对我国池塘养殖中常常出现与“水”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当前实际的情况,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当水体中有机物过多

水体中有机物过多时,一般的处理思路是首先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水体中大量有机物沉淀下来,然后加入氧化底改剂,或者施用EM菌、光合细菌,再植入新的藻种,加快池塘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此外,排换底层水、干塘清淤、合理的施用基肥和投喂饵料,也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当水体有机物过多时,快速沉降水体中有机物的方法尤为关键,通常可采用如下一些解决方案:

方案一:可采用明矾(结晶体),以3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

方案二:采用聚合氯化铝[Al2(OH)nCl6-n]m,用水溶解后,以3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聚合氯化铝是介于三氯化铝和氢氧化铝之间的中间水解产物,该无机高分子化合物能沉淀水体中有机物,调节水质。固体产品中氧化铝含量为20%-40%,液体含量8%以上,无色或黄褐色,有腐蚀性。其降解的基本原理与明矾类似,但采用聚合氯化铝具有以下优点:

①絮凝体形成快,沉淀速度高,反应沉淀时间可缩短。

②在同等用量下碱式氯化铝混凝时消耗水中硬度小于各种无机混凝剂,处理后水的pH值降低也少。

③在处理水时,特别在处理高浓度水时,可不加或少加碱性助剂及助凝剂。

④脱色能力优于其他无机净水剂。在气温较高,养殖密度大的池塘采用聚合氯化铝净水效果明显。在使用杀菌、杀虫消毒剂前,泼洒聚合氯化铝能更好地确保消毒、杀虫效果。

方案三:采用沸石粉,以20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

沸石粉是一种吸附性强的水体改良剂,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其颗粒内有许多大小均一的孔隙和孔道,能有效吸附有机物。沸石粉作用还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①吸收水体中的氨态氮、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②有效降低池底的硫化氢毒性,调节水体的pH值;

③增加水体中的溶氧,提供常量和微量元素,促进鱼虾生长;

④吸附水体中有害物质,改良水体,减少病害。

方案四:采用麦饭石,以150-300g/m3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每15天一次。

麦饭石主要成分以氧化硅为主,同时含有多种金属氧化物,其内部有许多孔和通道,无毒。主要作用如下:

①吸收和消解水体及底质中的有毒物质。有报道说麦饭石对细菌吸附能力在6小时内可高达96%,对有毒金属吸附力达到98%。内含物氧化铁能够降低硫化氢的毒性;

②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防止疾病和缺氧浮头;

③调节水体的pH值,通常使pH升高;

④净化水质,排除生物体内毒素,促进酶活力。

水质过肥、藻类过度繁殖

1、pH值过低处理措施

pH值过低、下降幅度过大通常是水质变坏、水体中溶解氧降低、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加的综合体现。pH值过低或下降过快都会降低和削弱水产动物血液的载氧能力,造成其生理缺氧和应急;亦会降低水体中磷酸盐的溶解度,进而导致浮游植物的繁殖减弱,有机物分解速率降低;而且在酸性的水体中鱼类更容易感染寄生虫病。

遇到上述情况可参考采用如下措施:

①可以将池中老水排掉,注入新水,反复2-3次,以调节水体中的pH值;

②每半个月泼洒生石灰水(如淡养对虾池pH值低于7.8,每亩用量5-15kg),既可以调节水体酸碱度,又可以防治病害发生;

③对于pH值下降过快或过低的水体,也可用NaOH或小苏打进行调节,采用1%NaOH溶液,一定要进行稀释(比如稀释1000倍),少量多次均匀泼洒,并及时测定水体的pH值,以确定效果;

④加速培植浮游植物,形成新的藻相,对于形成的蓝绿藻要及时控制,必要时追施无机肥料,促使优良藻类繁殖茂盛;

⑤充分增氧,控制还原型物质的生成。

2、pH值过高的处理措施

pH值过高或上升过快会造成水体中氨氮转化为分子氨,毒性成倍增加(尤其pH达到10以上时);pH值过高能腐蚀鱼虾蟹的鳃部组织,使粘液凝固,严重时体粘液成丝状;而且pH高的水体中易形成蓝绿藻水华;pH值过高的水体同样也会形成难溶的磷酸三钙,从而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循环减缓。

对于水体中pH值过高(如淡养对虾池高于8.5时),可采用如下措施:

①用滑石粉(主要成分硅酸镁)调节,用量为每亩1-2kg。通常滑石粉以1.5-2.5g/m3全池泼洒,可使水体pH降低0.5-1;

②每亩用0.5-1kg明矾,全池泼洒;

③对pH过高或升幅太快的水体也可用稀盐酸或醋酸泼洒,少量多次泼洒后,并及时测定水体的pH值;

④多施有机肥,以肥调碱。此外,在一些盐碱地进行水产养殖,盐碱地区通常pH值偏高,通常的参考措施有:

①尽量不使用高pH值和较高碱度的水源,如有条件可采用换水的办法,防止池水的pH值过高;

②盐碱底质土壤的鱼池,不宜施用生石灰进行清塘和消毒,防止pH值上升;

③渔池中要除去大型藻类如眼子菜、聚草和轮藻等。减少光合作用,避免pH值大幅度增高;

④控制浮游植物的过度繁殖,可用0.5-0.7ppm双硫合剂进行全池泼洒或在下风口杀灭过多的藻类;

⑤不宜以鲢鳙作为主养鱼,应以鲫、鲤、草鱼、鲂鱼、罗非鱼等为主;

⑥紧急解救措施可适量泼洒醋酸或盐酸,以中和pH值,防止碱中毒与氨中毒。

水体中溶氧不足

溶氧是水体中最主要的理化指标,养殖池塘中溶氧量通常要求在5-8mg/L之间,至少不低于4mg/L;当溶氧低于3mg/L时,鱼虾会烦躁不适、轻度缺氧、呼吸加快、摄食量降低,从而影响生长。溶氧更低时就可能造成水产动物的死亡。水体中溶氧量取决于增氧与耗氧因素的消长作用。池塘中溶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照、温度等影响较大);空气溶解(与风浪,水体的水平和垂直移动有关);增氧机或增氧剂的使用;换新水所携带氧气等几个方面。而水体中溶氧的消耗则包括水生生物及细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代谢耗氧,池水、底质中有机物等还原性物质的分解等几个方面。

当池塘溶氧不足时可采用的主要应急措施有:

①增氧机的合理使用;

②合理的换水;

③减少池塘中有机物、微生物等好氧量(方法同前);

④合理地使用增氧剂;

⑤逐渐培育出所需适宜的新藻相。现仅就目前主要的增氧剂作简要的说明:

①过硼酸钠,白色细小结晶粉末,属于温和性氧化剂,能缓慢释放氧,当水温高于40℃,氧气逃逸加快,可增加水体中的溶氧。使用过硼酸钠后可增加水体的碱性,提高池塘水体的pH。使用时用水溶解后,以1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但应注意不能与酸类物质混存。

②过氧化钙,白色结晶粉末,与水反应后能产生大量的氧气,可增加水体中的溶氧,提高水体的碱性,提高pH值,并可絮凝有机物及胶粒,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去除二氧化碳和硫化氢,防止厌氧菌的繁殖,且杀死致病细菌,起到澄清水体的作用,改良水质。使用时用水溶解后,以1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但对于缺氧池塘可参考下表使用量。

③过碳酸钠[Na2CO3.3H2O2]白色、自由流动颗粒结晶粉末。水溶液呈碱性,活性氧含量14%,具有氧化性。过碳酸钠干粉的活性氧含量相当于30%浓度的双氧水。使用过碳酸钠后池塘溶液的pH值呈碱性,生成活性氧,从而发挥了其杀菌、漂白去污的功能。预防缺氧以0.075-0.15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缺氧急救时使用量可加倍,以0.15-0.22g/m3的水体泼洒。此外,0.02%过碳酸钠溶液还可进行活鱼运输,每5-6h加药1次。

水体中氨氮偏高

正常养殖水体中氨氮一般不超过0.2mg/L为宜,过高就会影响水产动物的摄食,造成其中毒,甚至死亡。池塘中氨氮过高通常是由于养殖中投饵量过大;或者直接用饼粕、冰鲜喂养,过剩残饲料变成了昂贵的肥料;此外鱼、虾大量排泄物的累积,过高的放养密度和过度施肥都是造成水体中氨氮浓度偏高的重要原因。

防治养殖过程中氨氮偏高的主要措施有:

①在养殖初期严格清塘、清淤,减少池塘中氮的库容量;

②养殖初期肥水的时候注意有机肥的使用量;

③根据水体的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合理放养密度;

④选择消化率高的饵料,科学投喂;

⑤经常开动增氧机;

⑥养殖中后期使用沸石粉(15-20g/m3)或活性炭(2-3g/m3)改善底质,吸附氨氮,降解有机物;

⑦定期检测水中氨的指标,如果氨氮超标,早预防,早处理;

⑧及时清理养殖水域底层的污垢及水产养殖动物排泄的粪便等措施。

此外,随着生态养殖技术的日益成熟,正确合理地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活菌制剂,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去除水体中的硫化氢和亚硝酸盐,改善池塘底泥、底质,稳定水体中的pH值,加快水体中的能量和物质循环;合理地使用活菌制剂可净化水质,促进生长,防止疾病,提高水产动物的成活率。目前使用活菌制剂已成为控制水体中氨氮的最主要措施之一。有人在河蟹池使用EM菌,结果21天后使用EM菌池塘NH4+含量为0.12mg/L,而未施的池塘为1.47mg/L,且施用EM菌池塘NH4+离子变化幅度较NO2-、PO43-等含量明显降低,pH也明显提高。但在使用活菌制剂时,应当注意不同菌类的适应条件和使用方法,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泼洒活菌制剂前后3-7天忌施消毒剂,也不能与消毒剂、抗生素等同时使用。光合细菌在日出时使用,效果显着;在使用硝化细菌时,不能像芽孢杆菌一样用红糖、池水活化;硝化细菌繁殖速度慢,使用时最好与其他活菌制剂错开使用,使用后泼洒沸石粉,效果会更加显着;使用硝化细菌后,3-4天内尽量不排水等。

水体中亚硝酸盐偏高

正常养殖水体NO2-一般不超过0.1mg/L为宜,当NO2-积累到0.1mg/L后,就会造成鱼体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长期应急就会造成水产动物的慢性中毒,患所谓的“黄血病”,水体中NO2-过高就会导致水产动物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严重时则发生暴发性死亡,养虾过程中的“偷死”常常也是由于NO2-过高造成的。不过需要说明的是,NO2-的毒性受pH、温度的影响小,但随着水的硬度和盐度的升高而降低。

在养的中后期,池塘中亚硝酸盐偏高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这与养殖中后期投喂量增加、生物及氮的库存量增加,而硝化细菌自身繁殖相对较慢且生长易受到其他菌群的抑制有关。针对亚硝酸盐过高,通常采用的防治措施有:

①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以促进NO2-向NO3-的转化;

②使用氨离子螯合剂、活性炭、吸附剂、腐植酸聚合物等配合成的水质吸附剂如亚硝酸盐降解剂,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

③使用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光合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利用活菌制剂加快NO2-分解、转化;

④偏瘦水体增施磷肥,以磷酸二氢钙为最佳,促使浮游植物对氮的吸收,偏肥水体用沸石粉或明矾+食盐全池泼洒;

⑤及时排换水,尤其是底层水和污水,及时清理池塘中的污物;

⑥消毒杀灭厌氧菌后,并用沸石粉进行吸附;

⑦同样浓度的亚硝酸盐在海水中的毒性远远小于淡水,因此,适当提高水体的盐度可一定程度降低亚硝酸盐的毒性。

水体中硫化氢偏高

硫化氢对鱼类具有较强毒性,在养殖水体中的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1mg/L以下。水体中硫化氢的来源主要是饲料残饵、水生生物的尸体和淤泥等在溶氧缺乏时厌氧微生物分解而产生的。当水体中硫化氢含量偏高时,主要的防治措施有:

①冲洗池底污泥,暴晒、铲除池底硫化物较多的黑泥或污泥,改良底质;

②通过增氧措施使池水保持较高的溶解氧水平,避免硫化氢的产生和积累;

③合理放苗,合理投喂饲料;

④适当换底层水,减少硫化氢的生成和积累;

⑤按20mg/L的浓度施生石灰,全池泼洒;

⑥对硫化氢含量较高的水体,可每亩用300-500ml双氧水,加少量铁屑或含铁的矿渣或沸石粉等水质底质改良剂,吸附或者沉淀H2S(铁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铁沉淀);

⑦池塘中施硝化菌、硫磺菌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使硫化氢转化。

水体水色发白

池塘水体水色发白在养殖前期通常是由于浮游动物过多或者浮游植物突然大批死亡,单细胞藻类不能正常生长所致;而在养殖后期因为天气突变、溶氧缺乏、毒素增加、代谢障碍、摄食投喂、消毒治病不当等也可造成单细胞藻类非正常大量死亡,进而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或浮游动物繁殖过剩所致。

水色发白主要的防治措施如下:

①首先要多开增氧机,然后排掉部分底层水并引进部分新水;

②采用驱氨净水剂,增氧剂,光合细菌;

③引进新藻种,并适当肥水;

④发白水体如果氨氮或亚硝酸盐的含量过高,应该先使用驱氨净水剂如沸石粉、氯化铝,同时控制或停止投喂饲料,待大部分的浮游动物被摄食或死亡后,再引进部分新水,并进行肥水;

⑤对于轮虫等引起的水体发白,可先不间断增氧,次日清晨沿池塘四周泼洒杀虫剂并于上午增施磷肥;

⑥泼洒维生素C等,减轻鱼类的应激。

水体水色偏瘦

水体只有保持一定的肥度,才能维持水体中良好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于偏瘦的养殖水体,常采取的措施是施肥,但应该注意施肥的方法:

①在池塘养殖中,往往采用施足有机肥,追施无机肥的方法,在春季多施氮肥,夏季多施磷肥,以磷促氮,这样既满足浮游植物对氮磷吸收比例,又不使氨氮过分富积;

②在追肥时应把无机肥充分化开,选择晴天上午均匀泼洒,切忌泼洒后立即开启增氧机,以便营养成分被浮游植物充分吸收。

③如果检测水中氨氮偏高,而水又很瘦,可采取多次晴天上午用铁链、棕绳等拉、搅底泥,同时开启增氧机,这样使富积底泥的营养成分释放出来,既降低氨氮又肥了水。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悦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