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崇文门是哪(崇文门原来是什么地方)

导语:北京内城的“崇文门”是何意?明清两朝那些帝王可谓真正“崇文”

古都北京内城南垣之东门,是为“崇文门”。封建帝王当时如此命名此门,其用意在于标榜、昭示自我“崇文德也”(语出《左传》)。

根据史料来看,明、清两个王朝的近三十位皇帝中,真正“崇文”的只有两位,那就是大清王朝的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和他的孙子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吸纳西学的康熙帝

中国历史上的诸多封建帝王中,清圣祖康熙帝的勤奋好学是少有的。五岁时,他就失去了自由玩乐的机会,进入书房诵读听讲。起初被逼着,后来自觉自愿。

年少的康熙帝(剧照)

受教过程中,他起早贪黑,无论寒暑;自我加压,兢兢业业。学习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时,精研细究,不放过每一篇章。直到“字字成诵”,方才罢休。

承继大统后,康熙帝的学习兴趣、劲头不减,时常为之废寝忘食。他读书,不是为了打发政务之余的无聊时光,而是为了学习前人的治国理政之道,“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

不管是身居皇宫大内,还是外出巡视,只要有闲暇,康熙帝就或捧读典籍、或撰写诗文,规律而自然。就是到了老年,精力不济时,他亦是如此。

手不释卷的康熙帝(画像)

康熙帝不仅钟情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虚心吸纳外来的文化学说。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张诚、白晋(均为汉文名字)等法国传教士来到了大清王朝。

当年11月,他们拜见了康熙帝,并向其敬献了几十件用于科学研究的仪器及部分有关科学技术的书籍,以为觐见之礼。

康熙帝一看到这些新鲜、有趣的仪器,不由得龙颜大悦,高兴至极。随之,他决定,把张诚他们留在身边,帮助自己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于是,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外国人在封建王朝的皇宫内,进行科学研究的场景。

清宫中从事科研的传教士(画像)

对于康熙帝痴迷西方科学技术的程度,白晋在他撰写的《中国皇帝康熙传》一书中,有过如下的描述:

“……康熙带着极大的兴趣学习西方科学,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同我们在一起,白天和晚上还要用更多的时间自学。”

康熙帝既注重自我知识水平的不断提升、文化修养的不断加强,也非常重视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整理、总结。

他个人为后世留有《御制文集》、《御制诗集》、《几暇格物编》等著作;诏令有关人员编纂《清文鉴》、《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皇舆全览图》等典籍。

其中,《康熙字典》是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至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在《字汇》、《正字通》两大典籍的基础上,由张玉书、陈廷敬等编著而成的。该《字典》收录了四万四千多个汉字,堪称研究汉字的重要文献。

《康熙字典》(图像)

《古今图书集成》是一部主要由陈梦雷(福建人)负责编辑的、康熙帝赐名的百科全书。

该书自1701年(康熙四十年)开始编辑,1728年(雍正六年)脱稿出版,历时二十八年;共一万卷,分六编三十二典,计一亿六千万字;是我国现存查阅古代文献的最全面的类书。

不论是本土的传统文化,还是舶来的西方学说,康熙帝都认真研学,不存在什么偏见,可谓“兼容并包”。

■赋诗几万的乾隆帝

康熙帝的孙子清高宗乾隆帝,有祖父之风,自幼聪慧、勤学上进,在文学、语言、书法、诗歌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成就。

他精通汉族语言、新满文,认知老满文,还通晓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乾隆帝(画像)

乾隆帝喜爱书法,且功力深厚、品位较高。宫廷内外、大江南北,所到之处,他经常应邀或即兴挥毫泼墨,题字留念。

乾隆帝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章、书画、诗歌,尤其是诗歌。他曾说,每天工作之余,不是写字,就是画画、作诗,“而作诗最为常事,每天必作数首。”

他有四部文集(《御制文初集》、《御制文二集》、《御制文三集》、《御制文余集》),共计一千三百五十余篇文章。创作的四万两千余首诗歌,均收录在《御制诗集》(一到五集)、《御制诗余集》之中。

乾隆帝御制诗文集(图像)

与此同时,在乾隆帝的诏令下,有关人员奉命编纂了《四库全书》、《御制五体清文鉴》、《八旗通志》、《满洲源流考》、《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国朝宫史》等。

编译了《满文大藏经》、整理了《老满文原档》、编绘了《京城全图》。

其中,《老满文原档》是我国现存的最为原始、详尽的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的编年体历史文献,弥足珍贵。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帝的号令下,由纪晓岚等三百六十多位朝廷大员和著名学者负责编撰、三千八百多人誊抄、历时十三年编成的大型文化丛书。

《四库全书》(图像)

该书三万六千余册、七万九千三百三十八卷,编录了三千四百多种图书,约八亿字。其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大板块。

“经”是指儒家经典和语言文字方面的书籍;“史”是指历代史书和地理方面的书籍;“子”是诸子百家的著作;“集”则是诗词歌赋类的作品。

《四库全书》的编撰,使得我国大量的历史文化典籍得以保存,且便于分类检索、学习利用,更有利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

综上所述可知,康熙帝、乾隆帝两位大清皇帝,为中华文明的赓续、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堪称“崇文”!

主要参考文献:《清史稿》

本文内容由小岑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