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泉州取代天津(泉州原来叫什么)

导语:泉州并不在福建,而是天津早期地名,两千多年前已是经济重镇

在南宋以前,天津市东部的文明线还止于津南、宁河一线。天津市辖区内最早建城的两个区域是蓟州和武清,在秦汉时期分别设立无终县,雍奴县和泉州县。现在的武清区沿中线切开,西部属泉州县,治所在今黄庄街道城上村,辖区北至北京通州东南部,西至廊坊东部,南至静海、大城;东部属雍奴县,治所在今崔黄口镇大宫城村,辖区北至宝坻,东至宁河,南至天津市区。

城上村石碑

泉州故城文保碑

武清一带本是泽国,泉州因周围河网环绕,“历水泉八十里,取泉流即清之意”(《水经注》)。雍奴县因处于雍奴泽北部(雍奴泽即今大黄堡湿地一带)得名,又名雍阳。不过至东汉末年,渤海区域发生两次大地震,引发海啸,城遭海浸淤积,原住民纷纷撤离。至北魏太平真君年间,泉州并入雍奴。再至唐天宝年间,雍奴改名武清,取“武功廓清”之意,沿用至今。

泉州故城方位和范围(卫星图)

今雍奴县初始城址已无遗迹,人走城空,取名大空城(即今大宫城村)。泉州县城部分原住民则在海水退后,在城址上重新建村,得名城上村。在今黄庄街道城上村北,永定新河南有泉州县城遗址。清康熙年间修编《武清县志》载:“泉州城,县东南四十里,元顺帝常幸此,遗址尚存。”当时天津诗人查学礼在他的《铜鼓书堂遗稿·游莎题,上方二山日札》中也有记载:“出天津北门,历丁字沽,二十五里至桃花口,绕堤行三十五里至土城。”

泉州故城现状

泉州县曾是一座繁华的商业重镇。西汉元狩四年(前119),汉武帝在这里设盐官,当时全国设有盐官的郡县共计38处,此为其中之一,可见其重要程度。此外,泉州还曾设有铁官,曹操北征乌桓时,所开凿运河即以“泉州”命名。1972年5月,北辰区双口镇发现西汉筒瓦双棺,出土印有“泉州”戳记的陶罐。考古队沿河而上,对泉州故城展开调查。在城上村了解到:清末民初,永定河洪水将东城墙浸没。当时,北城墙高约4米,南城墙、西城墙高约7米,而城垣的西南角最高约10米。在南城墙的中间,有一豁口,即城门。

泉州故城现状

在对古城遗址进行钻探挖掘后发现:泉州故城呈长方形,东西长约500米,南北长约600米。南城墙遗迹明显,残存高度最高之处尚有1.2米,其他三面城垣都已毁损,只有城基依稀可寻。经过钻探测知,埋在地下的城墙平均高度约为1.75米,宽约17米。在距北城墙300米处,发现还有一段与北城墙平行的墙垣,残高约1米,为外城。说明这是一座内外两重城垣的古城。城内散布着丰富的文物。战国遗物有燕国鬲、陶豆、兽纹瓦当。汉代遗物中有大板瓦、筒瓦、卷纹瓦当和夹云母屑的红陶釜等。

泉州故城出土瓦当(摘自网络)

不过,随着七十年代以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们在古城遗址周围设立窑厂,平时修建屋舍、筑窑烧砖都要取用城墙之土。修堤筑埝,抗击永定河水泛滥也要取用城墙之土。加之永定河的侵蚀破坏,泉州故城城墙遗址逐渐消失。至笔者此次寻访古城址,除了路边树立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保碑外,遗址位置已是一片荒芜,连城墙基址都很难发现了。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