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者易怒智者什么(愚者智也)
导语:《菜根谭》:愚者易于偏颇,智者善取其中
一、有一句话叫过犹不及,人不怕自身出现问题,怕的是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因为当自身存在问题的时候容易察觉,只要稍加收敛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但是当自己意识不到问题存在时,反而趋之若鹜,导致事情出现极端的局面。
正如《道德经》之中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然而我们面对人生的态度,包括对于自我内心修行的方式来说,很容易掉入偏颇的深渊之中,难以把持平衡。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人信奉谨慎的时候,谨慎过头便会过度小心翼翼,思虑过多;而当一个人个性过于刚烈时,刚烈过了头反而掉入容易冲动的深渊,这就是最可怕的状态。
“人患其不知,而不患其知”,我们都会怀疑自己所不知道的,但是却并没有怀疑自己所信任的,很多时候我们正是因为过度推崇自己所信任的习性,反而因为这个习性而掉入深渊。
所以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防止自身念头过犹不及,若能将其保持平衡,避免过度极端而导致偏颇,方才有人生适度的结果。
《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叫: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的气度要恢宏广阔,但不可以狂放不羁;心思要缜密周到,但是不可以太繁杂琐碎;生活趣味要高雅恬静,但是不可以太过于枯燥单调;操守严谨而光明磊落,但是不可以偏激刚烈。
一个人不管是为人处事还是自我修身,都要掌握好分寸,这个的确不容易,但这正是做人的功夫,把这个功夫拿捏到家,使人生对内对外都能掌握平衡,生活各种现象自然游刃有余。
但是如果掌握不好这个火候,反而会物极必反,比如说认真过了头就会显得呆板,节约过了头反而成了吝啬,清高过了头反而成了傲慢,一个人太有才能反而让自己太容易自以为是。
二、就像项羽的人生一样,刘邦就是抓住了项羽过度自以为是的习性,才有了战胜项羽的结果。
反观刘邦项羽两人的实力,最初的差距是何等之大,项羽作为一个贵族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就是一个打仗的好手,但是刘邦呢,一个地痞流氓、贪财好色的小混混,但是最后却打败项羽,成为霸主。
最典型的事件就是项羽对范增的态度,范增是项羽的谋士,一向好出奇计策,是一个轻易不抛头露面,但是满腹经纶的谋略家,在晚年投靠项羽。
但遗憾的是,因为项羽过度刚愎自用,使范增的才华无处施展,最终也成为一个悲剧人物。
当时范增知道刘邦具有更大的抱负,以后会成为与项羽抗衡的对手,所以就设下了鸿门宴,在鸿门宴上,范增多次示意项羽应该当机立断杀死刘邦,但是项羽没有听信,枉费了范增的一片心机,最后放走了刘邦。
当范增知道刘邦逃走之后,生气的说道:“不能与这小子共谋大事,以后一定会让刘邦夺取了项王的天下,我们以后也会成为他的俘虏了。”
后来刘邦果然成为了与项羽对抗的主要对手,范增后来也多次向项羽提出意见,项羽不仅不用,还在刘邦的挑拨之下怀疑范增对自己的忠心。
当范增受到项羽猜疑之后,一气之下退居故里,一路上郁闷成疾,快到彭城的时候发病而死。
所以人生处世之中,最紧要的状态就是察觉自身的问题,避免因为好的出发点塑造了糟糕的结局,更避免了本身具备的优势却成为了颠覆自身的祸患根源。
所以《孙子兵法》中说:将帅考虑问题要兼顾利害两方面的条件,有利的情况也要考虑到不利因素,在不利的情况下也要考虑到有利因素。
当一个人征伐天下,在战场作战时都应如此,更何况是对于自我修身呢,自己的人生就是另外一个战场,能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英雄。
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局面,面对什么样的事态,不要以自身的片面认知过分主导事物,而是以包容的态度接纳这个事件的存在,然后以辩证法的思维察觉背后的隐性因素,这样才能避免因为自身的主观意见,而导致事物过度偏颇,使心性平衡,人生自然因此多福。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本文内容由小娴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