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方向(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本科生论文)
导语: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自愿学习的目的。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对于农村初中,以中考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优劣的观念至今未打破。而现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小部分“有希望”的“尖子生”,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而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教学的组建与实施
1 、学生层次化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 3 : 5 : 2 的比例分为 A 、 B 、 C 三个层次: A 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 C层的难点,与 C 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B 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 A 层同学请教; C 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 A 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 1 个 A 层、 2 个 B 层、 1 个 C 层)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竞赛,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注意分组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达到 C 层逐步解体, A 、 B 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 、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 A 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 问题 ,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 B 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 C 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如“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可定为:
共同目标 :会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层次目标:
A 层:能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并会进行公式的推导。
B 层:会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C 层:记住求根公式,并会代入公式求解。
3、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 问题 让 A 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 C 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 B 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 B 、 C 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 学习 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 A 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 方法 ,并归纳出一般的 规律 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 A 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发展 。
4 、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 C 组做基础性作业; B 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 A 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 C 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5、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 C 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 B 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 A 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
在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发觉到了诸多的不足,如:分层评价方面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实现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分层,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课后辅导、作业等方面,我们注意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但对考试的最终评价上没有太大的改变,老师的心目中还是主要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这种评价方式对 C 组的同学的自信心、学习兴趣打击较大,因为他们总是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但是由于中考的压力,很难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方式。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足,但不能否认分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樊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