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哲学的慰藉》读后感(哲学的慰藉全文)

导语:爱与智慧——读《哲学的慰藉》有感

《哲学的的慰藉》的作者是阿兰.德波顿,作者前言里面阐明了他写作的意图:

第一,作品必须是对人有所裨益的书,

第二,作品尽可能简单朴素。

一些哲学名著有时候晦涩难懂,并非每个读者都能领悟作者的本意,没有积累足够的知识确实很难和作者去交流,有时候著作看了几遍不甚明了也很正常,毕竟天才是少数,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很普通的。

本书把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尼采六位哲学家的思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他们的观点,并紧密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将每位哲学家的观念运用到我们的实际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文字浅显易懂,道理深入浅出。

在作者看来,哲学的最大功能就是用智慧来慰藉人生的痛苦。这些痛苦有些是主观自找的,例如名利枷锁,欲壑难填;有些是痛苦是外界强加于人的,例如天灾人祸,社会不公,天生残疾等等,在哲学家那里都可以找到解脱之道。

首先是对与世不合的慰藉。苏格拉底通过拷问常识的方法,将人们把一些普遍认同的世俗观念进行层层剥茧抽丝,然后将真理呈现在人们面前。他通过理性思辨掌握真理,百思而不悔。他宁愿失欢于众,获罪于邦,而不折腰,也从不因为别人的指责而收回自己的思想。他的自信不是一种匹夫之勇,而是一种根深于自己信仰的智慧,面对千夫所指,依然能保持合乎理性的自信,而不是竭斯底里。

苏格拉底这种思想的独立性给我们很多启示,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力量,可以抗衡行动和思想上曲意迎俗的习性。例如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我们希望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对大部分人的观点很少保持质疑,有时候甚至努力去博取有权有势的人的认同。我们必须保持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并且保持正直无私。当然反世俗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真理,我们不能混淆概念。思想的正确性不在于少数人赞同还是多数人反对,而取决于他是否符合逻辑。

其次是对缺少钱财的慰藉。在这个崇拜财富的年代,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值得一读。他的哲学的核心思想主张真正的快乐对于物质的依赖十分有限,无非是衣食住行的基本条件,超出了一定限度,财富的增加便不能带来更多的快乐。奢侈往往还会导致痛苦,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他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和目标,但他并非享乐主义。

他把人的需求分为三类:自然必要的;自然但不必要的;既不自然也不必要的。

快乐的要素自然而必要的包括基本的生活物质、朋友、自由、思想;

豪宅、仆人、鱼肉、豪车、鱼翅燕窝等是自然但不必要的;

名望和权势更是不自然又不必要。

金钱满足快乐的能力,随着基本物质的满足以后,金钱的增加不会成正比例的增加幸福感,名望和权势更多的时候只会带来虚假和迎合,别人尊敬的可能是你的名声,而不是你本人。

我们设想一个追求快乐的计划:

1.为了暑假过得快乐,我想去海边别墅度假,别墅生活可能会愁闷无比,比如说孤寂无伴。

2.在海边简易帐篷里很可能过得很快乐,因为我和相知相爱的人在一起。

3.在别墅里是否快乐,取决于是否同相知相爱的人在一起。

不花大钱住别墅,在海边帐篷里也会很快乐。快乐的源泉在于有相知的伙伴,而不是华丽的大别墅。当然拥有大别墅会增加快乐的体会,但不是必需品。

很多夫妻,同甘共苦过来了,当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快乐却反而越来越少,甚至分崩离析。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婚姻画上句号的时候,说是彼此在一起已经不能继续成长,也就是说在一起没有快乐可言了,他们的关系并没有因为巨额财富变得更加牢固。快乐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但更多的还是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洽与否,家和万事兴也就是这个道理。

哲学对于挫折的慰藉,选择了斯多葛主义代表人物塞内加。挫折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小到一场考试失利,大到事业失败,婚姻破裂,身患疾病,财富流失,甚至失去生命等等,挫折的核心是我们的主管愿望和严酷现实之间的冲突。自我们生下来,我们就发现欲壑难填,发现这个世界总不能如己所愿。

斯多葛哲学就是要学习如何避免用我们对挫折的反应来加剧这个世界的顽固性,这种反应包括:愤怒、不公正感、焦虑、怨恨、偏执、自怜、埋怨等等。

塞内加的哲学中贯穿一个思想:我们对有准备的、理解了的挫折承受力最强,而准备最少,不能预测的挫折对我们的伤害最严重。他认为哲学的作用在于,

第一,使人认识到任何一种坏事都可能发生,从而随时做好准备;

第二,帮助人理解已经发生的坏事,认识到坏事未必那么坏,让我们在愿望碰到现实的壁垒时进行软着陆,而不是一蹶不振。

当遇到挫折,愤怒的原因是我们对世界和他人有过分乐观的期望,期望落空,我们则极其失落,乃至愤怒,如果我们改变期望值,就能避免这种情绪。生活未必十全十美,我们必须调整期望值,顺应一些客观现实。

我们应该对什么都不要感到意外,我们的思想应事先准备好迎接所有的问题,考虑不是惯常发生的事情,而是任何有可能发生的是。当然面对意外,我们也不是无所事事,万事不预则废,应该在我们能控制的范围之内,尽可能的预防意外的发生。如果你老是焦虑,你若想消除一切担心,那么就设想你害怕的一切都会发生。

蒙田虽然出身贵族,但是观念看上去去很俗,很平民化。在蒙田眼里,性无能,智力的平庸,文化的缺陷都是属于正常不过的事情,凡是能发生在人身上的事就没有不人道的,一切隐私都可以还原成普通人的欲望。作为缺陷的慰藉,可以理解为人无完人,金无赤金。我们要敢于面对自己各方面存在的不足,知耻而后勇。

一个敢于拿自己的缺点调侃的人,这个人一定很幽默,这才是一个成熟的人应有的品质,他不需要伪装自己。

叔本华是乐观的悲观主义。作为其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他说生命就像一个往返于痛苦和无聊之间的钟摆,当没有满足欲望的时候就痛苦,满足欲望的时候就开始无聊,生命就在痛苦和无聊中来回摆动。他写的的书《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当时几乎无人能看懂,第一版才销售230册。他的思想远远超越了他所在的时代,他由此感慨,“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幸好晚年时分,叔本华创作了《附录与补遗》,让他功成名就。天下伤心人可以从叔本华的极端悲观主义这里找到慰藉。

最后作者以尼采的哲学思想作为结束。尼采指出超人意志和力量可以帮助人面对一切艰难险阻,他提出了强力意志说。用强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传统形而上学的地位。强力意志说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强力意志的特性是:激情,欲望,狂放,活跃,争斗。强力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它就是现实的人生。

人生虽然短暂,只要具有强力意志,创造意志,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强力意志作为最高的价值尺度,一方面肯定了人生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人世间的不平等作了辩护。在尼采看来,人类与自然的生命一样,都有强弱之分,强者总是少数,弱者是多数。当然尼采的作品也颇受争议,一战二战很多军国主义,都把尼采的作品当作圣经,片面扩大超意志的力量,给全人类带来了创伤。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本好的通俗哲学,让我们领悟哲学的魅力,也吸引我们走入哲学之门。每一个灵魂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与大师对话,感悟人生,就看我们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了。

本文内容由小林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