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之死简介(孙皓是谁)
导语:品读《资治通鉴》| 心狠手辣的孙皓,为什么不敢收拾丞相陆凯?
【资治通鉴白话文】
吴国改年号为宝鼎。
东吴皇帝孙皓任命陆凯当左丞相,万彧当右丞相。
孙皓憎恶别人注视他,群臣朝见或在一旁侍候,没有人敢抬眼看他。陆凯说:“君臣之间没有不相识的道理,如果突然发生了意料不到的事情,臣属们都不知道要保护谁!”孙皓特别准许陆凯看他,而对别人却依然如故。
【解读】
孙皓怪癖禁忌特别多,讨厌别人看他,从今天科学的角度来说,他这是有心理疾病。为什么会这样,估计这与他少儿时的不幸遭遇有很大关系。
孙皓的父亲孙和在南鲁两宫相争之后,太子之位被废,降为彰王(今浙江省安吉县),这时孙皓7岁。第三年,又封为南阳王,再迁至长沙。253年,孙和被诬陷得到太傅诸葛恪迎立从而坐罪,被押往新都(今浙江省淳安县),随后赐死,这年孙皓10岁。当时孙和正妃张氏也殉情自杀,孙皓的生母何姬说:“如果都死了,谁来养遗孤呢?”于是孙皓和他的三个异母弟一起被何姬抚养大。
孙皓的童年是在家庭一系列悲剧中长大的,他属于被压抑的皇族一枝,估计在登基之前,也始终处于被歧视的地位。因此,他的性格肯定被环境所扭曲,所以产生了变态心理。
孙皓迁都武昌之后,扬州的百姓逆流而上提供物资,异常劳苦。再加上孙皓奢侈无度,使得国家和人民都穷困匮乏。
陆凯上书说:“如今四周边境都没有战事,我们应该使人民获得休养,积蓄财富。然而却愈发穷奢极欲;还没有发生灾难而百姓的精力已尽,没有战争而国家财库一空,我私下为此感到忧虑。从前汉室衰微,三国鼎立,如今曹、刘都已灭亡,政权被晋国夺取,这都是看得见的眼前的事实。
“我蠢笨无知,只是为陛下珍惜国家而已。武昌武昌土壤贫瘠,地势坎坷,并非帝王建都的地方,况且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在武昌居。’由此是可以证明人心与天意了。现在国家仅有不足一年的积蓄,百姓有离散的怨言,国家这棵大树已经渐渐露出了根本,而官吏却致力于苛刻催逼百姓,没有人体恤他们。大帝(一任帝孙权)的时候,后宫的女子以及各种织工,人数不足百人,景帝(三任帝孙休)以来,人数已经上千,这就使资财的耗费非常严重了。另外,您身边的臣子,又多不是正人君子,结党营私,陷害忠良,埋没贤达,这都是些损政害民的人。
“我盼望陛下停止各种劳役,废除各种苛刻扰民的法令;挑选宫女,送出宫外,使她们婚配;再公正的任用官吏,则上天喜悦,民心归顺,帝国永安!”
吴主虽然不高兴,但由于陆凯的名望大,就对他特别宽容。
【解读】
孙皓虽然残暴无度,但也有他不敢杀的人,那就是左丞相陆凯。陆凯经常在公开场合顶撞孙皓,说话也不留面子,以孙皓的“修养”,陆凯应该死了不止十次,可是孙皓为什么不敢动他?
陆凯的叔叔,就是三国里赫赫有名的陆逊,在东汉时期,陆氏家族就是累世高官,陆逊娶了孙策的女儿,他的子侄们,又与顾氏、张氏、朱氏、诸葛氏、吕氏,及皇族孙氏联姻,这样一来,不仅陆氏家族是江东最牛的士族豪门之一,同时也织就了一张庞大的政治关系网。
《世说新语》有一个“陆凯贵盛”典故:有一次孙皓问丞相陆凯:“你们那个家族在朝中做官的有多少人?”陆凯说:“不多,两个丞相、五个侯爵、十几个将军而已。”孙皓听了一伸舌头,曰“盛哉!”你们家太牛!
从东汉末年开始,豪门士族就成为社会上的实力派。在东吴有著名的“四大家族”,“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就是说,这些豪门士族不仅富可敌国,而且还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其势力足以影响官家政权。所以,孙家王朝要时刻笼络这些士族豪门。有机会也要打压摆脱。
孙皓的这次迁都,表面看是孙皓任性,其实背后也是士族豪门的利益之争。我们前边读到,迁都的建议是镇守武昌的西陵都督步阐提出来的。步阐是东吴之前重臣步鸷的儿子,步氏也是世家大族,但他们是外来户,在武昌有实力,在建业没有根基。把都城从建业搬到武昌,孙皓就可以摆脱“四大家族”,而武昌坐地户步阐也是最大的受益人,所以孙皓与步阐两个人一拍即合。(不久,孙皓又迁都回到建业,因此还引发了步阐的叛乱。)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到陆氏家族太强大了,不仅如此,在当时,陆逊的儿子陆抗担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手中拥有重兵。孙皓虽然手段毒辣,但是人不傻,他不敢去招惹陆家。
当然,孙皓绝对会记仇,当陆凯和陆抗先后去世后,他立刻把陆凯子孙赶到福建的原始部落去了。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凡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