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县道(县道的意义)
导语:县城有道观,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文/郑文光
县城有道观,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上真观主管及执事共七人,靠法事等收入维持供养。
道教,虽是国教,但历朝历代的朝廷,倾向“半饱施治”。既不能不留饭,更不能让你吃得太饱而疯长。时松时紧,轮番上演,让你死不了生难熬,其冷落多于受宠的遭遇,还得从道教教义和所作所为说起……
道教强调修今生而不修来世,对人生死,秉持生为死者供养,死为生者腾地方,坚持一种“复合太虚”的循环意识,没有灵魂一说。道家“修性”追求及时行乐,“修命”追求长生不老,合称“性命双修”。道教所推崇的典籍为《易经》,而所作所为的杂著,门派纷呈,涉题广泛。
为实现及时行乐,长生不老之教义,所涉实践分类有:医术(药石丹膏)、方术(环境对吉凶祸福生死的影响)、谋术(颠覆策略)、巫术(装神弄鬼拿妖捉怪)、勘舆术(风水)、预测术(看相算命占卜)、慕仙术(上天入地兵战隐身)、养生术(习剑器修内功)、烹调术(食补食疗)、房中术(男施女化)、避谷闭关术(人体循环停止进入休眠)等等……
这些门类浩繁的专著杂谈,尤以方术《玉匣记》、谋术《鬼谷子》、慕仙术《奇门遁甲》、房中术《肉蒲团》《采菲录》等操作性著述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旧时的入道者,最起码要具备“琴棋书画”四能。“琴”为首,精通音律,擅长弹奏。道教不倡苦行,做道场法事,奏雅乐吹唱歌舞齐上。故旧时的入道者,多以富家子弟、社会名流、登士郎为多,田园乞儿几乎不可能入道。道教对入门设置高门槛,有拒绝平庸之功效。凡道者留发蓄须,风神雍容,能言善辩,穷经究理,用惊世骇俗的著述,时不时彰显“科玄兼通”的才识。“科玄”指科学、潜科学、伪科学的集大成,有名篇亦有稗论。试想,道家如此阵势,作为坐江山的统治者,视之脊背不发凉是不可能的。这就为道教的生存处境投下“取废两难”的阴影,而统治者的应对,只能运用打压和松绑交替之招。
在新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如下一幕:
山东道士路中一,创建“东震堂”,亦名“中华道德慈善会”。1925年路死后,由张光璧道士接管道务,张取《论语》,“吾道一以贯之”,改名“一贯道”,自号“尊师”。抗战时期,一贯道为日本特务机关所利用,日降被国民党控制。建国初(51年),各地人民政府明令取缔反动会道门“一贯道”,道首道众为敌我矛盾,与剿匪、镇压反革命并行打击,该取缔令执行36年,直至1987年1月此令解禁。从此,道教道家几近绝迹。
说到此,现代的入道者,应提高认知,明辨道教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道中人应做到心中有谱,既不能犯浑,更不能找抽,坚守国家宗教政策法规,方能做到“守道自恬”。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