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两汉会要《西汉会要》与《东汉会要》一样吗(东汉西汉并存)

导语:两汉会要:《西汉会要》与《东汉会要》

《西汉会要》和《东汉会要》,南宋徐天麟撰写,记载西汉和东汉的典章制度。

据《宋史》列传197记载:

“天麟字仲祥,开禧元年进士。调抚州教授,历湖广总领所干办公事、临安府教授、浙西提举常平司干官、主管礼兵部架阁、宗学谕、武学博士。轮对,言人主当持心以敬。奉祠仙都观,通判惠、潭二州,权英德府,权发遣广西转运判官。所至兴学明教,有惠政。

著《西汉会要》七十卷、《东汉会要》四十卷、《汉兵本末》一卷、《西汉地理疏》六卷、《山经》三十卷。既谢官,作亭萧滩之上,画严子陵像而事之。”

徐天麟,字仲祥,开禧元年(1205年)进士,是徐梦莘(1126年-1207年)侄子,南宋临江军清江(今江西省樟树市)人。

徐天麟家世渊源深厚。从父徐梦莘“ 耽嗜经史” , 曾 “ 网罗旧闻 , 会粹同异 , 为 《三 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 。父亲徐得之也酷嗜史学,著有《左氏国纪》、《史记纪年》等,哥徐筠著有《汉官考》六卷。

编撰会要的时期在南宋中后期,此时,金朝由盛转衰,而蒙古势力崛起,各自相对平安无事,于是南宋的统治阶级为巩固王朝的统治,以达到“中兴”,便修订各种典章制度。

徐天麟的《西汉会要》和《东汉会要》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来的,其中徐天麟比较注重《东汉会要》,因为南北宋与东西汉较为类似,东汉由光武帝再次实现汉朝中兴,值得南宋借鉴,而东汉末年汉失鹿,天下共逐之,更值得借鉴。

撰写《西汉会要》的时候,取材较窄,基本仅限于《史记》与《汉书》,其他仅作为考异、附注之用;

《汉汉会要》以范晔《后汉书》为本,旁采《东观汉记》、华峤《后汉书》、袁宏《后汉纪》以及《汉官仪》、《汉杂事》、《汉旧仪》、《通典》等。

一、《西汉会要》

《西汉会要》,共70卷,分15门,子目376。成于嘉定四年(1211年)。体例仿《唐会要》,取材自《史记》、《汉书》等。

十五门分别为:

6卷帝系、13卷礼、2卷乐、2卷舆服、2卷、学校、2卷运历、2卷祥异、13卷职官、2卷选举、4卷民政、6卷食货、5卷兵、3卷刑法、4卷方域、3卷蕃夷。

版本:成书于宁宗嘉定四年(1211),刊于嘉定乙亥(1215)年,是为宋嘉定乙亥刊本。

传世皆据宋本传抄,到清代,主要版本有《四库全书》本、武英殿聚珍本,其中以聚珍本为佳,行世本有清光绪年间江苏书局的刻本(翻刻武英殿本),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1955年,中华书局据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重印。

197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又以江苏书局本为底本,参校了中华书局1975年第三次印刷的《汉书》标点本,校点出版了新的版本。

二、《东汉会要》

《东汉会要》,共40卷,分15门,384子目。成书于南宋宝庆二年(1226)。

十五门分别为:2卷帝系、5卷礼、1卷乐、2卷舆服、 3卷文学、3卷历数、2卷封建、7卷职官、2卷选举、3卷民政、1卷食货、3卷兵、2卷刑法、2卷方域、2卷蕃夷。

版本:

成书于南宋宝庆二年(1226),最早有宋宝庆二年刊本。

行世者皆据宋本传抄。

到清,四库全书本缺37、38全卷,36、39各缺半卷,蒋光煦曾予以校补,编为 《斠补隅录》本,咸丰年间海昌蒋氏宜年堂重编刊 《涉闻梓旧》本。

嘉庆初年的武英殿本。

1924年,商务印书馆曾将蒋氏本影印。

1935年,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

1955年,中华书局据商务印书馆本重印。

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江苏书局翻刻的武英殿本为底本校点出新印本。

三、总结

《西汉会要》,共70卷,分15门,子目376。成于嘉定四年(1211年)。

《东汉会要》,共40卷,分15门,384子目。成书于南宋宝庆二年(1226)。

《西汉会要》15门:帝系、礼、乐、舆服、学校、运历、祥异、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法、方域、蕃夷。

《东汉会要》15门:帝系、礼、乐、舆服、文学、历数、封建、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法、方域、蕃夷。

本文内容由小馨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