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与室性逸搏(室早和室性逸搏区别)
导语:室性早搏、室性逸搏、房室阻滞
心电图分析:
P波规律出现(P7隐藏在R6中),在Ⅰ、Ⅱ、III、aVF、avL、V1-V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心房率<60bpm,由此判定其为窦性心动过缓。
R1-5房室表现为5:4下传,PP间距稳定、PR间期逐渐延长,P6漏传,是文氏周期的结束点,所以考虑二度I型房室阻滞。
R6宽大畸形,其前无相关P波,联律间期(前QRS起点至室性QRS起点的一段时限)2.3s,是室性逸搏。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二度I型房室阻滞,
3.室性逸搏。
心电图分析:
基础心律是窦性心动过缓。
R2、6、10宽大畸形,提前出现,其前、后无相关P波,是室性早搏。
P2、6、9辨识困难,在V1导联的T波前后可见P的痕迹,和前后窦P间距符合窦性PP间距,所以考虑为窦P。
R2伴完全代偿间歇,R6、10是插入性室性早搏。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动过缓,
2.室性性早搏。
相关知识点:
一、室性早搏
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的、无保护机制的期前收缩,称为室性期前收缩,又称室性早搏。
除室间隔早搏以外,室性QRS-T波形宽大畸形, QRS之前无相关的心房波(除外室性融合波)。
一般特征:
1,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间≥0.12s,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2,其前无相关的P波,其后偶有P´波。
3,多数伴完全性代偿间歇,少数呈插入性。
二、联律间期:
指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折返途径与激动的传导速度等可影响联律间期长短。
房性早搏:从异位P波起点测量至其前窦性P波起点。
室性早搏:应从异位搏动的QRS起点测量至其前窦性QRS起点。
二、室性逸搏
当窦房结与交界区均处于抑制状态而自律性异常降低时,室性起搏点被动地发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和复极,产生一个延迟出现的室性QRS波群,逸搏间期在1.5-3.0s延缓出现的室性搏动,称为室性逸搏。室性逸搏的发生表明窦性、房性及交界性起搏点自律性降低或发生了房室阻滞,这种心律失常具有保护作用,避免因较长时间的停搏引起的循环功能障碍。
三、二度房室阻滞
部分室上性激动因阻滞而发生QRS波群群漏搏者,称为二度房室阻滞。在一次记录的心电图上,漏搏的QRS数目不超过室上性心搏的一半,属于不完全性房室阻滞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根据QRS漏搏之前有无PR间期递增现象,又分为I、II型。一般来说, II型比I型重。在不同的房室传导比例中,QRS漏搏次数越多,阻滞程度越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碧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