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百家姓中陈姓的来历(陈姓氏的来历)

导语:《百家姓》之——陈姓的来历

跟所有的大姓一样,陈的起 源也比较复杂。

源流一

出自舜帝姚重华裔孙陈胡公妫满,属于以先祖封地为氏。周武王将长女太姬嫁给满,备以三恪,奉祀虞舜。陈国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 柘城胡襄镇)史称陈胡公,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为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从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杀陈湣公为止,陈国共历25世,延续568多年。陈亡后,陈的分支仕齐的陈公子完的后裔于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齐国,史称陈氏(田氏)代齐。

陈姓出自姚姓,舜帝姚重华的后裔。舜,也称虞舜,姚姓。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 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源流二

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公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名为氏,就是陈氏。除陈完这一支主系之外,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亦以国名为氏姓陈。

除了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陈留,避居陈留郡;二是陈湣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或颍川;三是迁居固 始,源于陈湣公次子陈温之后陈琏,其后因无子,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

源流三

少数民族陈姓,韩国朝鲜族陈氏:全部来自中国,本贯有130多个,但现存不到10个,主要是:江陵陈氏、广东陈氏、南海陈氏、德昌陈氏、罗州陈氏、骊阳陈氏、骊州陈氏、临波陈氏、梁山陈氏、三陟陈氏、神光陈氏、福州陈氏、杨州陈氏, 这些陈氏的祖上都是从中国迁过去的。除梁山、广东本贯外全部是骊阳本贯的分支。骊阳陈氏是中国宋朝陈诱东渡后的子孙,梁山陈氏是明太祖时陈普才的后代,明朝末年又增添了东援将领陈磷的后孙,即广东陈氏。韩国的陈氏和中国朝 鲜族陈氏实际全部是中国汉族人被同化而形成的。

源流四

源于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隋朝时期有一个叫陈永贵的将军,原来是陇右地区(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在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地带)的胡人,姓白,甚得隋文帝杨坚的宠信,官至柱国,领兰、利二州总管,封北郡陈公,陈永贵便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明朝统一全国后,朱元璋为笼络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往往赐给汉姓汉名,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国王黎季厘寒流笔大多移居中国,其子改姓名陈澄,官至工部尚书。

陈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位;人口七千一百三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大约5.1左右。全球约达9800多万之众。陈氏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在台湾省和广东两省,陈氏约占当地人口的10%以上。

迁徙分布

汉族陈姓,大多源于河南淮阳,至今当地仍有人管自己叫“老陈户” ,意为非常古老的陈姓人。唐朝初期和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南迁,全都是迁往福建,这个南迁过程跌宕起伏、非常精彩。

公元669年,当时唐朝派河东人陈政任岭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叛乱。677年,陈政去世,他当时只有20岁的儿子陈元光接替父亲继续平乱,打了9年仗,终于在公元686年平定叛乱,报请朝廷批准,设立了一个行政区划——漳州郡(今福建漳州)。陈元光设立的这个行政区划太重要了,所以他有个称号,叫“开漳圣王”,他的子孙后代就被称为陈氏开漳圣王派。这一派非常重要,成为闽、粤、台湾以及南洋陈姓的主要始祖。现在我们到东南亚各地一问:“您是陈姓的哪一支?”一般对方都会回答是开漳圣王派之后,就是陈元光之后。台湾如今就有五十三座陈圣王庙,因为有很多台湾人就是从漳州过去的。

陈氏进入广东始于南宋,金兵南侵的时候,中原氏族大批南迁,陈姓也在其列。跟随郑成功入台的很多陈姓人士对台湾的开发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台湾的屯田制度、设立学校等措施,就是一个叫陈永华的福建同安人主持的。顺便提一句,在民间传说里,陈永华还有个更为人熟悉的名字 ——陈近南。在台湾有一句话,叫作“陈林半天下”,以形容在台湾姓陈、姓林的人数之多,而现在台湾的第一大姓就是陈。

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也非常悠久。曾在越南存在达175年的陈朝,就是陈姓人于公元1228年建立的,直到今天,陈姓还是越南十大姓之一。陈氏移居日本始于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在台湾、广东、浙江,陈都是第一大姓。在福建,陈姓仅次于林姓。总之,陈姓是个非常了不起 的姓。

说到陈姓,就特别要讲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曾经支撑了中国上千年的 文明。然而,今天这种精神已经被我们逐渐淡忘了,而且将来恐怕会被我 们彻底遗忘。什么精神呢?义门精神 。

唐代中期,有一个叫陈伯宣的人,跟朋友结伴游览庐山,到庐山一看,觉得当地风光非常美丽,所以他就带领子孙迁居到了江州德安县太平乡乐里永清村。江州就是今天的九江,德安位于江州之南,所以,这一支 称为江州陈氏。在这一支里,就出现了“义门独著,百犬同牢”这了不起的事情。据文献记载,义门陈氏初创时只不过父子几人,到了宋朝已经有740多口人。等到仁宗时期,人数已多达3700余人。这一门为什 么这么了不起呢?因为他们从没有分过家。3700个陈姓的人同灶而食,专门有管做饭的,一开饭就是300多桌。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食堂了, 而且还有家规:按照辈分,长幼有序都坐好了,人都到齐了才能吃。在义门陈氏,没有你的我的、你家我家这一说。耕田,壮劳力全部出动, 一起下地;衣服脏了往那儿一扔,家族的妇女就给你洗好了。甚至“百犬同槽”——几百条狗在一起吃饭,用一个槽。而且就连这里的狗都会等狗,缺 一条不吃;吃好了一起回狗圈,狗不住在每个人的家,集中住宿,所以叫“百犬同牢”。因为他们太符合中国传统里的仁义之说了,所以人称“义门陈氏”。义门陈氏延续了整整十九代,跨越三百多个春秋。宋太宗曾经为此赞叹:“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居五百年天下无双。”三百多年的辈分,可以拉开很远的,差五个辈分一点不奇怪,七八个都有可能,但人家就是没有分家。

后来,到了1062年,因为相互照应,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增强了,义门陈氏人口暴涨,对当地造成了巨大的人口压力,满大街都是姓陈的了。于是义门陈氏要分家了,不是姓陈的想分,而是不得不分了。这次分家号称“史上最牛分家”。谁替他们分的?皇帝。谁具体执行呢?包拯包青天。有人可能要说了,原来包公还管过分家呀。是啊,因为他公平嘛。包公和当时的名臣文彦博专门研究了分家方案,并上报皇帝批准,宋仁宗御赐编号,将家族财产分为291份,然后开始分。这时感人的一幕出现了:虽然包公想分得很平均,但总归有点区别的,陈家人就开始互相谦让了,这就又耽误了很长时间。义门陈氏这次分家后,分流到了今天的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广西、江苏、广东、福建、山东、上海、天津等地,共16个省,125个县,分出来291个村庄。分家以后,到了当地,大家知道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吗?在门口挂起一个灯笼,上书“义门”二字。有的地方,这种灯笼到20世纪50年代都还挂着。一看到这灯笼,人们就知道,这家陈姓是从九江迁出来的,绝不会错。这就是义门陈氏精神。

义门陈氏的这种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不计较一些私有财产得失,以家族、整体的利益为重,这种精神曾经支撑我们中华民族度过了很多危机。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