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总督(署任总督是什么意思)
导语:总督任满拟调往京城,百姓纷纷恳请留任,康熙下旨:加太子太保衔
大清入关,继承并沿袭了中原汉文化,注重谥法制度。按例,一二品大员去世后,根据其个人的生平政绩,由内阁题请皇帝赐予谥号。不过,死后能得谥号的官员是极少数,以京官为主。地方官即便是总督、巡抚能得谥号者少之又少。不过,对于那些有特殊贡献的督抚,朝廷也会加恩赐于谥号,康熙年间的闽浙总督赵廷臣就是个特例。
赵廷臣,字君邻,铁岭人隶汉军镶黄旗。至于他的祖上有何功绩至今尚无可查,不过在顺治二年的时候,他以贡生的身份被选为江苏山阳知县,因在任上实心用事,造福一方。于顺治五年被擢升为江宁同知。三年后,因政绩突出又被授予湖南兵备道。
顺治十二年,赵廷臣升任贵州巡抚,次年接任云贵总督。当时的贵州地处蛮荒,民风彪悍,而且清初时长期战乱,云贵地区的农业发展极其滞后,民生凋敝。就任云贵总督后,赵廷臣便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百姓的疾苦。他一面上书朝廷请求拨粮拨款赈济,一面大力发展生产,让农民耕有其田,食有其粮。
云贵地区和中原各省不同,因为云贵向来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哪里朝廷的官员和地方的土官时有矛盾,严重时甚至会形成双方对峙。而且,各地土司之间纷争斗杀长期不断。他了解了形成乱象的原因,及时向顺治皇帝上奏《治土司苗猓之法》,得到顺治的批准实施。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族矛盾,维护了地方的安定。
当然了,仅有这些政绩并不足以说明赵廷臣是个出类拔萃的精英。康熙元年(1662年),赵廷臣被授予闽浙总督,在浙江八年,才是他声名鹊起的黄金时期。
史书中评价赵廷臣说:“尝秉烛治官书至丙夜,晓起百函俱发。平反冤狱,剖决无留滞;恤民爱士,严绝苞苴。公莅浙八年,多惠政,而折狱摘发如神。”
意思是说,赵廷臣常常办理各种公务到深夜,早上发给各部门。他平反冤假错案,从来不会拖泥带水。他爱民如子,严禁下属向长官送礼行贿。在浙江任职八年,给地方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在判决诉讼案件方面,更是公正廉明。
赵廷臣虽贵为总督,可出外向来是轻车简从,只带数名随从,骑马不坐轿,不以总督的仪仗,惊扰地方,到了府县,地方官尚不知道。关于赵廷臣在浙江的事迹,如今还有很多人津津乐道。摘其一个案例,便可知一二:
康熙二年,杭州有个姓林的瞎子,他与一位姓于的屠夫向来感情不错。瞎子因为生计困难常常得到屠夫的帮助,有时还会到他家里蹭些吃喝。久而久之,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彼此视为知己。
有一次,林瞎子照例又到于屠夫家串门,这一天屠夫刚好收摊回家,恰好他的妻子到娘家探亲。于是,他亲自下厨做了两个小菜,和瞎子喝酒聊天。因为当天屠夫的生意很好,赚了不少银钱,几杯酒下肚便洋洋得意炫耀起来。他拿着沉甸甸的钱袋放在桌上,让林瞎子伸手去摸。
谁知,瞎子趁屠夫解手之时,拿着桌上的钱袋之便匆匆出了门。屠夫解手回来之后发现钱袋子不见了,才知道被瞎子给偷走了。于是,他赶紧出门去追,不一会,便在街上抓住了瞎子,痛骂他见利忘义不将朋友道义,并让他还钱。
这瞎子还真是有一手,他不但不还钱,还理直气壮地大喊起来,说:“这是我辛苦赚下的钱,难道你要欺负我是个瞎子,而要强夺不成?”满大街的人一看,纷纷指责屠夫欺凌弱小。屠夫愤怒不已,拉着瞎子告到了官府。
赵廷臣开堂问案后,双方都说钱袋是自己的,旁边的师爷也是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赵廷臣却不慌不忙,让人取来一盆冷水,让衙役将钱投入水中,不一会儿,水中便浮起了油。大家一看便知此钱归属何人,佩服总督大人断案奇伎。
在浙江任上,赵廷臣办了许多疑难案件,深受百姓的爱戴。民间称呼他为“赵青天“”包拯再世”,据说他浙江任满时朝廷将其调任京城,百姓们上万言书恳求朝廷让他继续留在浙江。为此,康熙下令加太子太保衔,继续留任。
康熙八年,赵廷臣在巡视奉化海防时不幸旧病复发,于途中病逝。康熙帝闻讯后,下旨追赠太子太傅衔,谥“清献”,并评价他:“公一生清节,诚足与宋赵清献公媲美。”这是说他和宋代的赵抃齐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竹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