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三把火是哪位名将(新官上任三把火是指哪几把火)
导语:清代时“新官上任三把火”不是泛指,而是到任后必须要做的三件事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句话由来已久,用今人的眼光来看“三把火”不是特指某三件事,而是说新官上任会有一番新举措。不过据说这句话刚诞生时所谓的“三把火”是有讲究的,也是特指三件事。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有关,诸葛亮刚出山时,便展现出他神鬼莫测的才能。而“三把火”说的是他与曹操的三场战争,即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和火烧赤壁。后来被人们广泛运用,用来形容新官上任要有新面貌、新气象、新措施、新政策。
到了清代时,“新官上任三把火”又发展出新的内容,同时也是指具体的三件事,即扫衙署、拜城隍、出堂规。这里更多指的是那些府、州、县的一把手,在京城和省一级的衙门不具代表性,因为这“三把火”了解的人不多,所以就展开说说。
扫衙署,就是清理衙门的意思,包括把大堂粉刷一新,重新置办朽坏的物品,如官员出行的伞、轿,以及清洁卫生。这些事情通常是在新官到任时由衙门中的工房承办。
清代时,前任官员离任后有时往往还暂住在原来的衙门,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新任官员一定要先租公馆,并封闭起来不得让闲杂人员进出,这也是为了避嫌疑,招人议论。不过到了乾隆元年时,朝廷规定,外省官员卸任,务必要在交代期限内搬出衙署另居他处,否则就要受到处罚。
拜城隍,这是州县官第一次在当地士绅和百姓面前亮相,拜城隍的仪式很隆重,这不仅是因为城隍祭祀被列入国家祀典,更主要的是城隍神被与现实中的一级行政官员对应起来,当时在任何一个州县,都有城隍神,城隍神与州县官如同阴阳两界的保护者一样,具有互补性。通俗地讲就是,人间的事州县官管理,而阴间的事由城隍神管理。
因此,拜城隍是州县官要与城隍和衷共济一同治理地方的意义宣示。许多州县官在遇到疑难案件时,也会在城隍神面前烧香叩拜,希望能得到神的帮助。
出堂规,是对衙门规矩的重新确认,也是对衙门中书吏衙役的约束,具有强制实行的效力。内容即有衙门规程,如作息时间、衙门安全守卫,也有接收状纸、审理案件、承票差役等,还有裁决事情、购买物品等方面的规定。如康熙时黄六鸿到郯城任知县时所拟的堂规就有十四条,完整反映了州县衙门的基本规矩。
清代时,新官上任是衙门中最重大的事务之一,同时,官员离任也是大事。和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样,离任同样也有许多规矩,有的规矩可以摆到台面上讲,而有的就是潜规则了。
比如离任审计、离任交代,规定很细致,但是在吏治不清的背景下,难以真正落到实处,相反,一些陈规陋习却很有市场。如,官员去任时,有减价勒税之法,名曰“放炮”。在有的富裕州县,放炮一次,可得数千上万两银子,如果摊上亏空多的官员,百姓就更惨了,衙役们会到乡里搞宣传,让百姓纷纷交税。
在离任前捞上一笔,这是清代官场约定俗成的规矩。如道光二十七年,因林则徐密保,时任陕西粮道的张集馨升任四川按察使,巡抚杨以增拿到部文后向他贺喜,张请求立即交卸粮道印信。由于上年陕西受灾,粮赋停征,因此粮道的各项经费十分紧张,而道光二十七年丰收,即将开征,各种好处也就有了。
张集馨是个有良心的好官,粮道也是个肥缺,可他不忍看见百姓终年辛劳而所得甚少,因此他表示要尽快卸任。可是他的亲朋好友却劝他晚一点离开,因为那样最少可得两万两银子的好处,在他的一再请求下,陕西巡抚这才允许他交任粮道一职。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