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依恋吗(爱依恋是什么意思)
导语:爱是什么(2)——依恋是什么?有哪些类型?
依恋主要形成在母亲和孩子之间
依恋理论指在儿童生命的前三年,尤其是第一年中婴儿的大脑相对于主要照顾者(妈妈是天然的主要照顾者)可以演化出不同的方式来影响和组织动机、情感和记忆过程的先天系统。一个婴儿正在发育的大脑本能地驱使他寻求对他最重要的人的亲密接触和共鸣,通常从母亲开始。
根据母亲照顾孩子的风格,可以分为安全型和不安全型两种,而不安全型又可以分为回避型、焦虑型和混合型(即回避+焦虑)。
安全型依恋风格孩子的特点:妈妈在生理、情感上可以照顾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需求比较敏感并且及时给予孩子响应和照顾。孩子觉得安心,安全,被理解,在大多数情况下对父母是可靠的营养、保护以及满足他们需要的来源是有信心的。他们对自己以及别人持积极的看法。安全型约占人群的50%。
回避型依恋风格孩子的特点:妈妈经常不陪伴孩子,对孩子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反应不能识别/没有反应,甚至拒绝孩子和自己亲近。因此这些孩子倾向于通过追求自我独立来避免依赖妈妈,保持和妈妈的距离以避免对亲密感的不适,并且通过压抑策略来避免自己的需求。与人相处的策略死板、不灵活。回避型约占人群的25%。
焦虑型依恋风格孩子的特点:妈妈经常心事重重,不能一直陪伴孩子,妈妈对孩子需求的敏感性或反应性变化无常,经常随自己的心情来对待孩子。因此焦虑型的儿童倾向于缠着妈妈来寻求亲近和保护,以应对一个变化无常的妈妈。孩子的自信心低,并且经常处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与人相处时的策略游移不定,对自己的利益不能坚持。焦虑型约占人群的20%。
混合型依恋风格孩子的特点:妈妈的形象令人恐惧和害怕(如妈妈经常打骂孩子)。 结果,这些孩子既想接近照顾者以寻求的安全,但同时想又避开她来获得安全——这会导致一个没有规则甚至疏离的状态。与人相处时的策略既不灵活又不稳定。混合型约占人群的5%。
现在心理学家更多是从回避、焦虑两个维度上来连续划分依恋风格的类型
孩子的依恋风格一旦形成,大部分终生不会改变其风格类型。不同风格类型的人在不同国家、民族当中的比率是不一样的,以上的比率是大概的数字。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研究者们才严肃地考虑依恋过程延续到成人期的可能性。Hazan和Shaver(1987)对恋爱关系背景中的鲍尔比的观点进行了考察。他们认为成人伴侣间出现的情感连结,以及婴儿和其照看者之间出现的情感连结,都是依恋这一同样的动机系统所导致的。Hazan和Shaver指出婴儿—照顾者之间的依恋和成人恋爱伴侣之间的依恋具有共同的特征:
1、都会在另一方在身边和能够响应自己时,感到安全
2、都有亲密、私人性质的身体接触
3、当不能亲近另一方时都感到不安全
4、都与另一方分享自己的发现
5、都会抚弄另一方的面部,并都显示出相互间的迷恋和专注
6、都会进行“宝宝式交谈”(Baby talk)
基于这些类似Hazan和Shaver得出结论——成人恋爱关系与婴儿—照顾者关系一样,也是依恋。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