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的袜子在哪里(妈妈的袜子作文)
导语:妈妈,我的袜子呢?家长事无巨细,忽略孩子的自理能力并不可取
期末考试一结束,孩子们的假期就开始了,先不管孩子们考得怎样,家长们是否像我一样,长舒了一口气有没有?
假期来了,可以一个多月不用叫孩子起床,不用催着孩子赶紧收拾去学校,也不用陪着孩子跟作业死磕了。
我认识的一位宝妈,我称她为乐乐妈吧,说女儿上小学这半年,把她累得不行。
乐乐妈是一位职场妈妈,自从女儿上了小学,她更忙碌了。
早晨,乐乐妈一边做早饭一边喊乐乐起床:“宝贝,起床了,已经七点了,再不起床就没时间吃饭了。”
“好了,知道了。”乐乐一边慢腾腾地穿衣服,一边喊:“妈妈,我的袜子呢?帮我找找吧。”
“等会儿,我把面条盛出来再给你找。”
等妈妈把女儿的袜子找出来,刚要给女儿热牛奶,乐乐又开始喊了:“妈妈,我的毛衣是不是穿反了,很不舒服。”
“等一下,我帮你看一下。”妈妈无奈地说。
等乐乐穿好衣服吃完饭,已经七点四十五了,妈妈把毛巾弄湿随意给乐乐擦了把脸,拿起书包就带着乐乐下楼。
“妈妈,老师让签字的那张纸你签了吗?”到了楼下,乐乐突然想起有张表好像没带。
妈妈顾不上生气,赶紧上了楼,帮乐乐找到了那张纸。
母女俩跑着到了学校,乐乐刚进学校,上课的预备铃就响了。看着乐乐的背影,妈妈不由叹了口气,恐怕自己又要迟到了。
乐乐妈的累,是因为她事无巨细地照顾孩子,让孩子变成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懒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妈妈的照顾。
妈妈忽略了这一点,这其实对乐乐并不公平。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和责任感的呢?
第一,家长的错误观点
家长们都知道,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自己,走向社会,所以一些生存技能,对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只是,一些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家长疼爱孩子,恨不得帮孩子扫清所有障碍,似乎这样才是对孩子好。
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以后,生活中的小事自然就会做了,眼下拖拉一些,不算什么。而且有时候,让孩子做事,自己还要跟在后面收拾,还不如自己直接做省事。
于是家长开始越俎代庖,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干。
其实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剥夺了孩子动手的能力,让他们养成了依赖家长的坏习惯。
第二,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
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太高,孩子某方面达不到要求,家长就指责、批评,甚至打骂孩子。
孩子为了避免惩罚,索性不去做事,哪怕被骂“没用,胆小”,也好过挨一顿揍。
第三,孩子出于害怕的心理
六七岁的小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爱面子,自尊心很强。可由于他们的行为能力相对较弱,有时候想证明自己,又怕做不好被别人嘲笑。
在这种心理下,孩子索性什么也不做,坐享其成。
此外,很多孩子由于家境优越,被父母宠爱着长大,习惯了被人照顾,喜欢指使别人,缺乏责任意识,也没有劳动观念。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呢?
以下几方面可以参考:
早晨自己定闹铃起床,不用父母催;
自己穿、脱衣服;
起床后自己洗漱;
自己修养指甲;
自己收拾房间,整理床铺;
经常洗头、理发;
能自己洗脚,接、倒洗脚水;
会洗简单的衣服,如袜子、手绢等;
勤洗澡,更换内衣内裤。
上述选项,孩子符合的选项越多,说明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越强,反之,则需要父母引导,提高自理能力和责任意识。
建议家长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有人说,父母对子女深沉的爱,是把手放开。
是的,为人父母者,不能陪孩子一辈子,那么,离开父母的怀抱前,孩子就需要学会独立,有生活自理能力。
同时,家长要摆正心态,不要担心孩子会受苦,也不要怕麻烦,同时不要有“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家务什么的以后再学”的想法,真正地爱孩子,是教会他学会独立,有自理能力。
比如,从小培养孩子的卫生保健知识,让孩子勤洗头洗澡,勤换衣服,饭前便后洗手等,不仅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做一个整洁、自立的孩子。
第二,多鼓励、肯定孩子的表现
孩子年龄小,做事情肯定不如家长周全,也难免会出现失误。
当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父母请不要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是肯定他做得好的地方,再指出不足,帮助他改进。
孩子需要鼓励和肯定,这样才能保护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比如,家长给孩子买了一袋饼干,孩子想自己撕开,却一不小心把口子撕得太大了,导致饼干掉了几块出来。
家长不要指责孩子不细心,浪费饼干,而是肯定他积极动手,再鼓励他想想,什么样的力度才能把袋子撕开,又不让饼干掉出来。相信孩子多试几次,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多鼓励、肯定孩子,既能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也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家长要学会放手,适当偷懒
有人说,懒妈妈能培养出勤快的孩子。
这话有一定道理。
家长要勇于放手,让孩子大胆去做,不要怕孩子做得不好,更不要代劳。
一些生活技能需要孩子多尝试,才能熟练掌握。
很多事情,只有动手去做,才能真正学会。
像乐乐妈妈,如果放手让乐乐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书包,不仅乐乐会养成自理的习惯,她也不会那么累。
至于放手的界限在哪里,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制定一些规则,让孩子学着承担。
一个孩子,生活是否能自理,是评价他的重要指标之一。
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家长请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他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内容由小蔼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