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身的饥饿感是什么(饥饿的感受)
导语:认识自身的饥饿感
想吃东西的欲望从胃部的一种刺痛感开始,在你意识到饥饿之前,就已经在冰箱里翻找食物了。但真正的问题是:你真的饿了吗,还是因为习惯、厌倦或其他某种情绪?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学会认识什么是真正的饥饿。
吃东西的决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视觉、嗅觉、社交环境等等。
我们吃东西不仅仅是为了满足食欲,也是为了安抚情绪、庆祝胜利、满足文化期望——或者单纯就是好吃。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食欲和饥饿的关系。身体的系统是庞大且复杂的。当感到饿的时候,血液中的“饥饿激素”(Ghrelin)和空胃会向大脑发出信号。当吃饱的时候胃里的神经会向大脑发送你已经吃饱了的信号,但这些信号要花上20分钟才能传达到大脑——到那时,你可能已经吃得太多了。
评估自己的饥饿感
当你坐下来吃饭的时候,你通常会感觉到饿但又不是很饿 (过低的血糖会导致人感觉到饿,通常会导致暴饮暴食)
养成评估自己饥饿程度的习惯,在每顿饭前后评估自己的饥饿程度和满意度。这里有一个可以参照的数字化量表:
0.极度饥饿,垂涎。1.饿了,肚子咕咕叫。2.轻微饥饿;可能需要一点零食来垫一下,但感觉还可以再坚持一段时间。3.饱腹;不需要再吃了。4.吃撑了;吃的太多了。5.填塞得像感恩节火鸡。当你准备跑到厨房或休息室或绕道去最近的餐厅时,先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我上次吃饭是什么时候?如果是在不到2-3小时前,你可能不会感到真正的饥饿。一小块富含纤维的营养零食能帮你撑到下一餐吗?你能喝杯水等20分钟吗?如果你发现自己不容易识别出饥饿的迹象,那就安排好吃饭和吃零食的时间。把你的饮食计划分成几餐,每三到四个小时一餐。每次坐下来吃东西的时候,给自己的饥饿感打分,试着更加感受真正的饥饿感是什么感觉。
更专心的进食环境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狼吞虎咽地吃下食物,却没有真正品尝它。当手对嘴的动作变成机械动作时(通常发生在看电视或看书的时候),你是否患有“进食健忘症”?
坏习惯很难改掉,但是如果想控制你吃了什么,就必须更加注意吃进嘴里的每样东西。
它有助于慢下来,享受食物。坐下来,关掉电视,创造一个没有干扰的和平环境来享受你的用餐乐趣。
记住,最初的几口总是最好的(味蕾很快就会对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变得不那么敏感,而这些化学物质是让食物变得美味的原因)。关注食物的质量,而不是数量。用心品尝每一口食物,欣赏食物的味道、香味和质地。
悠闲地吃饭可以让胃有时间向大脑发出信号,告诉你已经吃饱了。吃东西的时候放下筷子,喝点水,在吃饭的时候享受谈话。
控制饥饿感
下面是一些通过改变日常习惯来控制饥饿的办法:
控制进食总量。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员发现,供给的食物越多,吃的就越多。该理论认为,食物分量大小的环境高于身体的饱腹感。吃含有水分或空气的食物,这会增加食物的体积,使人更容易饱腹。在食物中增加这类食物的份量有助于填饱肚子,有时间向大脑发出饱腹的信号,在摄入更少卡路里的情况下也能感到饱。肉汤、炖菜、热谷物和煮熟的谷物都是可以持久食用的食物。纤维可以帮助满足饥饿感,减少食欲。选择高纤维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爆米花和全谷物。因为绿色蔬菜和蔬菜中的纤维和水分含量。 避免排队吃自助餐。当有很多选择时,大多数人会吃得更多。保持简单,限制食物的数量,先吃高纤维的食物。喝水。每天已经听人说过无数次了,但这喝大量的水的确是一个很简单确有效的办法。饭前、饭中、饭后喝水可以让胃更快的饱足。当你感到饥饿时,先喝一杯水再吃东西,有助于防止你吃得太多。有氧运动。通过交替全力以赴的有氧运动和少量的休息时间,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ghrelin水平以起到抑制饥饿感的效果。了解吃零食的行为
首先你要知道:爱吃零食并没有错,吃零食也不是犯罪。
有人不吃零食,仅仅是因为他们对这些东西没兴趣。有人吃几口零食就不再吃,也仅仅是因为他们觉得够了。
心理学家认为,从性质上讲,吃零食行为与自我抚摸行为的机制是相同的。吃零食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填饱肚子的需要,而在于对紧张情绪的舒缓和内心冲突的消除。
当食物与嘴部皮肤接触时,一方面它能够通过皮肤神经将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而产生一种慰藉,使人通过与外界物体的接触而消除内心的孤独;另一方面,当嘴部接触食物并做咀嚼和吞咽运动的时候,可以使人对紧张和焦虑的注意重心转移,在大脑的摄食中枢产生另外一个兴奋区,使紧张兴奋情绪得到抑制,最终使身心得以放松。
所以,不要因为吃零食,或者吃了很多零食,感到愧疚和懊恼,这些情绪对你起不到什么帮助。而你最需要做的是通过反思和不断尝试,找到身心最满足的点。
当试图减重的时候,没有什么比反复忍受饥饿的痛苦更糟糕的了,保持正确的饮食习惯,控制压力,正确认识饥饿,就可以成功克服饥饿,保持快速减重的节奏。如果觉得自己或身边的人患有饮食失调症则需要及时就诊。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