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螃蟹在地球上生存了多久了(螃蟹会出现在什么地方)

导语:达尔文错了?螃蟹竟在地球上出现了5次,相同形式为何不断出现?

综述

人类的认知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进步的,在达尔文之前,我们普遍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从一开始就是如今这般模样,没有发生过改变。

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给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向,从目前已有的化石证据来看,进化论是的确存在的,生物确实会在演化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身体结构的来适应环境。

但哪怕在今天,依旧还是有人怀疑进化论,并且还摆出了许多证据,其中最能引发思考的无疑就是有关于螃蟹的论述,如果放宽条件的话:这种生物在地球上整整以相同的状态出现了5次,这岂不是违背进化论“生物适应环境”的初衷吗?

螃蟹的大家族

虽然螃蟹外形丑陋,但它的家族却宏大无比,从生物分支上来讲,螃蟹属于甲壳类十足目动物,属于这种分支的生物,在地球上至少有着9000种。

即便我们把这个区间缩小,排除掉龙虾等十足目生物之后,螃蟹的不同种群分支也有着4700种左右,哪怕是从没见过螃蟹的人,恐怕也能说出河蟹,椰子蟹,阳澄湖大闸蟹等多个不同的螃蟹种类名字。

很多人可能不愿意相信这样的事实,为什么螃蟹这种丑陋又美味的生物能够在进化的过程中繁衍出如此多的分支呢?

其实,螃蟹并不是一个完全绝对的概念,我们很多人印象当中的螃蟹都是不全面的,在自然界中,很多和螃蟹长得一点也不像的生物,也可以被称之为螃蟹。

从进化的历史来看,螃蟹的祖先已经进行了5次进化,而每次进化都殊途同归,让它们变成如今这般模样。

螃蟹的分支与进化

在目前的生物学界,我们主要把螃蟹分为两种:第一种名为真蟹,而第二种则被称之为假蟹。

这样的分类依据实在是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难道螃蟹还有真假之分吗?

其实,生物学家们之所以将螃蟹按此分类,是因为所有假蟹的祖先外形看上去都和螃蟹没有一点关系,它们长得倒是更像龙虾。只不过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具备了螃蟹的特征。

目前的人类已经发现了至少4种假蟹,它们分别是海绵蟹,雌蟹,帝王蟹和澳大利亚毛石蟹,这些螃蟹生活的地点和环境完全不同,而它们却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变成了大差不差的样子,这也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违背。

既然不同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尽相同,为什么它们还会进化成一个模样?

世界上没有螃蟹?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螃蟹这种生物其实是“不存在”的,它们是十足目爬行亚目的一种生物,没有分类生物学上必备的“种”类科属,螃蟹只是对一切外形相似的生命的统称。

也就是说,只要爬行亚目中的生物进化成螃蟹如今的这般模样,都会被我们人类统称为螃蟹,这也就是全世界的螃蟹种类如此繁多的原因。虽然所有螃蟹都不一定是同种种类,祖先的外形也都天差地别,但它们却在进化的道路上殊途同归,变成了十分相似的模样。

达尔文错了吗?

那么螃蟹的进化之路是不是可以作为推翻进化论的理论依据呢?这些生物的祖先生存环境不尽相同,但它们却能够以几乎完全一致的外形存在于世界不同的角落,这是否意味着环境对于生物的影响其实并没有达尔文所说的那般重要?

其实这样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螃蟹这种生物的进化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但其进化的目的和方向却的确是由环境所影响和决定的。

举例来说:这些假蟹的祖先虽然与龙虾类似,但是它们在环境改变之后,就逐渐脱离了大海,必须在海岸边长期生存,这也就导致它们柔软的腹部就成为了致命的弱点。

岩石、沙砾以及寄生虫很有可能直接让它们丢掉性命,所以,这些生物才会逐渐扩宽自己的体型,并且在腹部生长出坚硬的外壳,最终变成螃蟹的模样。

这种被拿来攻击进化论的论点,其实正是进化论的佐证,生物在代际之间对环境的适应力改变是极为明显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假蟹会在不同的区域内进行殊途同归进化的原因。

其它生物的进化

除了螃蟹之外,地球上的很多生物也都变成了其它物种的模样:基本所有的猩猩在一开始都长得与猴子类似,但环境的改变让它们不得不变得更为强壮,来面对捕食者的挑战。

而有袋类和无袋类的生物也都在进化的过程中产生了类似的体型,早已灭绝的袋狼从外形上来看与大自然中的灰狼也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它们的祖先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物。

结语

生物的进化是一首赞歌,这些由细胞构成的有行动能力的个体,必须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来维系自己种群的繁衍,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就是地球历史的一部分。在阅读化石这样的岁月史书时,我们就能窥探到这颗星球上强韧的生物历史。

进化论也是生物学界的真理之一,无数的证据已经佐证了达尔文论点的正确性,我们当然有权利去怀疑这些已经被下了定义的结论,但没有人能够在证据不足的前提之下改变已经被记录的生物进化事实。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楠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