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怀旧情绪对营销活动的影响(怀旧情绪名词解释)

导语:探究怀旧情绪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帮助提升国民幸福感

伴随我国大众旅游与国民休闲需求的持续释放,休闲体验愈加在国民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尤其当前国民压力感知日益增大,催生积极的怀旧现象,而怀旧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方式,日益成为国民提升幸福感的有效方式。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国民特殊的城市休闲空间,其文化底蕴丰厚,人文意义重大,怀旧是历史文化街区休闲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历史文化街区休闲体验成为大众出行的重要选择。

基于此,研究以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的怀旧情绪作为研究切入点,基于积极情绪的扩展和建构理论、外溢理论和适应水平理论构建包括怀旧情绪、休闲涉入、主观幸福感、压力知觉的理论研究模型,重点探究怀旧情绪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具体而言,研究实证检验怀旧情绪、休闲涉入、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直接效应以及休闲涉入在怀旧情绪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

怀旧情绪是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主观幸福感形成的重要先决因素

与已有的探讨怀旧功能的文献相比,研究立足历史文化街区的休闲体验,通过实证检验了关于怀旧具有正向功能的理论观点,这与西方理论界提出的怀旧积极作用论相契合。

基于此,研究认为历史文化街区休闲体验过程中,怀旧情绪能够正向促发休闲者的主观幸福感。

根据积极情绪的扩展和建构理论,积极情绪能够拓展、构建有益个体的心理资源、行为资源等,即积极情绪能对积极感知、行为产生驱动力,并形成正向的作用结果。

研究在积极情绪的扩展和建构理论思想的基础上,从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的怀旧情绪出发,引入休闲涉入中介变量,并结合外溢理论,将主观幸福感作为结果变量,构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怀旧情绪影响下的主观幸福感研究模型。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的扩展和建构理论适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休闲体验情景,并且该理论对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的主观幸福感具有较高的解释力,即积极心理学在旅游、休闲领域具有可观的研究前景。

同时,基于积极情绪的扩展和建构理论,研究验证了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怀旧情绪对休闲涉入、怀旧情绪对主观幸福感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在怀旧情绪与休闲涉入的正向影响关系方面;在怀旧情绪与主观幸福感的正向影响关系方面,基于此,研究再次呼应了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关于怀旧的正向影响作用以及怀旧和幸福感紧密联系的观点。

休闲涉入是影响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变量

研究实证检验了休闲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积极影响作用的理论观点,即休闲是增进幸福感的必要条件,同时呼应了当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参加休闲活动提高个人幸福感的发展趋势。

基于此,研究结论进一步支持了休闲涉入与主观幸福感的正向影响关系同样适用于历史文化街区休闲体验情景,同时休闲涉入会正向外溢影响主观幸福感,即休闲涉入是驱动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具体而言,休闲涉入通过以下3条路径影响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的主观幸福感:

路径1“吸引力→主观幸福感”的直接效应不显著,即吸引力对主观幸福感不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究其原因可能是:

(1)主观幸福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构念,受多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主观幸福感保持相对稳定,加之正向主观幸福感的形成周期相对较长,不太容易在休闲者初次或较少的几次历史文化街区休闲体验时实现或产生变化。

(2)若要激发出休闲者的主观幸福感,需要全面且持久的刺激。而历史文化街区休闲体验过程中,街区激发或者带给休闲者的吸引力相对雷同单调,因而吸引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相对薄弱。

其次,休闲者对于历史文化街区休闲体验的吸引力的评价具有片面性、短暂性,可能不太满意的购物体验、街道环境就会导致休闲者的正向吸引力感知大打折扣,从而难以正向外溢影响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的主观幸福感。

相较于自我表现和中心性,自我表现侧重于休闲体验活动传达的自我形象、个性,强调休闲体验与个人的关系;中心性侧重于休闲体验与个人生活的相互关联程度,强调休闲体验与个人生活的互动。

由此,自我表现和中心性更倾向于表现休闲体验与个人、生活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休闲体验的象征价值,而吸引力则更偏重于休闲体验活动本身,强调休闲体验活动的实用价值和兴趣价值。

怀旧情绪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多种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

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主观幸福感的形成是一个中介传导过程,怀旧情绪在自我表现、中心性的中介效应下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正向影响。

具体而言,怀旧情绪通过以下3条路径影响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的主观幸福感:

路径1“怀旧情绪→吸引力→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表明吸引力作为怀旧情绪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在怀旧情绪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中不存在中介作用;究其原因可能是:

(1)怀旧情绪本质上可能是一种复杂的情绪体验,既涉及正面的积极情绪,但同时可能又夹杂着淡淡的忧伤。

虽然学者主张怀旧是一种由积极情绪主导的喜忧参半的情绪体验,但怀旧情绪中的消极情绪可能抵消休闲者的一部分积极情绪,从而降低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怀旧情绪→吸引力→主观幸福感的可能性。

(2)历史文化街区休闲体验吸引力与休闲者个人和生活产生联系、共鸣的难度较大,加之吸引力外溢形成主观幸福感过程中可能会受休闲满意度的影响,因而可能导致怀旧情绪→吸引力→主观幸福感的路径不显著。

而路径2“怀旧情绪→自我表现→主观幸福感”和路径3“怀旧情绪→中心性→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显著,这说明怀旧情绪依托自我表现、中心性的中介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

表明建立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的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在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感知到怀旧情绪之后,可通过进一步深化休闲者的自我表现、中心性感知,以激发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的主观幸福感。

(3)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的吸引力测量属于一种较为浅层次的测量,是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对历史文化街区休闲环境的一种兴趣、重要性的客观评价。

而自我表现、中心性测量的是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从心理上、行为上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情感互动、联系与共鸣,偏向于是一种深层次的测量,本质上是个人与历史文化街区休闲体验的一种双向互动,是基于历史文化街区休闲体验。

所以,主观幸福感的传递线路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怀旧情绪→自我表现→主观幸福感;第二条是怀旧情绪→中心性→主观幸福感。

压力知觉是引发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主观幸福感的重要调节变量

研究将适应水平理论应用于压力知觉的研究当中,证实了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生活压力知觉应用在怀旧情绪与吸引力结构关系、怀旧情绪与自我表现结构关系、怀旧情绪与中心性结构关系、怀旧情绪与主观幸福感结构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即生活环境中的压力刺激与休闲者现有适应水平不相符时,低压力知觉的休闲者倾向于选择顺应当前的低压力状态。

高压力知觉的休闲者则倾向于借助历史文化街区的恢复性体验以应对生活环境中的压力刺激,提升个体正向、快乐、幸福的感知。

具体而言,压力知觉在怀旧情绪与吸引力的结构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这表明,对高压力知觉的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来说,历史文化街区怀旧情绪体验越高,对历史文化街区休闲体验的美好感知就越高,越能激发休闲者历史文化街区的吸引力感知。

压力知觉在怀旧情绪与自我表现的结构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这表明,对高压力知觉的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来说,历史文化街区怀旧情绪感知越高,对历史文化街区休闲体验的自我涉入就越高,越能提升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的自我表现。

压力知觉在怀旧情绪与中心性的结构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这表明,对高压力知觉的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来说,历史文化街区怀旧情绪体验越高,对历史文化街区休闲体验与生活产生联系、共鸣的感知就越高。

压力知觉在在怀旧情绪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这表明,对高压力知觉的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者来说,历史文化街区怀旧情绪感知越高,其恢复性体验的正向感知越高,获得的心理满足越高。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