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的含义(逆反的坏处)
导语:那些完全逆反原意的经典名句,尤其是人尽可夫,无尖不商
那些被断章取义到彻底改变原意的经典名句
帝国的脸谱
三为王后、七为夫人、人尽可夫的夏姬
前几天,帝国的脸谱贴了一篇名为《那些被断章取义到完全颠覆原意的经典名言》的小文,朋友们给予了关注和鼓励,在下受宠若惊。同时,一些朋友在留言中表示,还有很多被今人断章取义的名言名句,他们还帮我列举了不少,比如“人尽可夫”“无奸不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等等,令我非常感动。为此,帝国的脸谱在朋友们推荐的基础上,加入自己平时了解掌握的,再辑成此篇。
1、“人尽可夫”
现在经常以此嘲笑生活作风不检点的女人,意思是可以和所有的男人上床。这是最搞笑的一句。原文出自《左传•桓公十五年》:“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意思是祭仲专权,郑厉公很担心,派祭仲的女婿雍纠去谋杀他。雍纠准备在郊外宴请岳父时乘机杀他。其妻雍姬知道后,问自己的母亲:“父亲和丈夫哪个更亲?”母亲说:“蠢宝,这都不晓得,任何男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女人的丈夫,但父亲却只有一个。”后来,雍姬就把丈夫的阴谋告诉了父亲,父亲先下手为强,杀了女婿。所以,人尽夫的意思不是指和所有男人都上床,而是所有男人都可以成为其夫,完全是另外一种意思了。
2、“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有人说这句话出自《佛说海龙王经·十德六度品第十一》,原文为:“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查此经文,原文里并没有这句话,应该是后来的法师在解说经文时说的。另有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的源头应是在儒家批评杨朱的学说过程中产生的。不过,不管出自何处,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的理解关键在于对其中“为”字的理解,以我们平时理解,读wèi,为了的意思;而其原读音应是wéi,修为的意思,全句理解为:人不修身,必为天地不容。
雍纠
3、“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中国成语大辞典》对“无毒不丈夫”的解释是:“谓不能心狠手辣便不能成为大丈夫。”元代马致远《汉宫秋》中有云:“教他苦受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是一句口口相传的谚语,本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度”是气度、度量,意思是没有度量的人不能称其为大丈夫,所以还有句谚语直接就说“量小非君子,有度大丈夫”。只是,“无度不丈夫”的“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之忌,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对音律一贯要求很高的古人,因把这句改为“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结果,一字之改,意思全变,最后成为了许多人残杀无辜、消灭异己的借口,以至于贻害到今。
4、“贫贱夫妻百事哀”
常听人对辛苦贫穷、艰难度日的夫妻表示同情时,必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已经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不过,如果从诗句的原意来说,这种用法却大错特错了。此句出自唐代诗人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二》,原诗为:“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皆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这是一首怀念亡妻的诗篇,而且关键点是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睹物思人,成了最大的伤痛,为了不触动思念的伤疤,诗人把妻子的衣裳施舍出去,针线盒不忍打开,然而,这又如何能割舍思念呢?越是有意不触动,思念却梦里梦外都折磨人。虽然知道夫妻死别,伤痛难免,但对于我们这曾经同贫困、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朝永别,则痛上加痛啊。所以,这句诗不是形容贫困的夫妻百事难,而是形容曾经同过苦、共过患的夫妻,死别更痛。原意与今天的用法,已经南辕北辙了。
5、“无奸不商”
这是最惊天逆反的一句。古人卖谷米用升或斗作量器,商人为了招揽回头客,往往尽量将升和斗堆得尖尖的,也是让利之举,所以原文是“无尖不商”。这其实是一个仁慈、厚道而且美好的词语,后来不知何时成了“无奸不商”,不但意思截然相反,而且韵味全无了。
唐代诗人元稹
6、“闭门造车”
现在的意思是指关起门来造车,比喻干事情不与外界交流,不调查研究,主观臆断,固步自封。北宋释道原辑录的《景德传灯录》“潭州鹿苑和尚”条载:“僧问。余国作佛还有异名也无。师作圆相示之。问如何是鹿苑一路。师曰。吉嘹舌头问将来。问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南岳石桥。僧曰。如何是出门合辙。师曰。拄杖头鞋。”朱熹《四书或问》载:“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原意是说只要按照统一规格,哪怕是关起门来制造的车子,用起来也能和门外马路上的车辙完全吻合。
7、“以德报怨”
现在有很多这样的认为,善良就要无边界的宽容,无底线的给予,经常用“以德报怨”来要求别人,或者自己。其实,古人的意思不是这样子的。原文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孔子回答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的意思是,人家给你仇怨,你还给他好处,那么我又怎么去回报对我好的人呢?朱熹在《章句集注》中也解释说:“言于其所怨,既以德报之矣;则人之有德于我者,又将何以报之乎?”所以,孔夫子的正确答案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正直对待仇怨,以恩德回报恩德。当然,他老人家既不赞成以德报怨,也不赞成以怨报怨。
以上是目前暂时辑录的部分,朋友们有什么要求或建议,请留言提出,在下当尽力而为之。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快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