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哈洛和他的猴子实验
心理学家哈洛(Harry Harlow)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研究集中在猴子和人类之间的相似性上。哈洛通过他的猴子实验,展示了捆绑理论的实证,这一实验也对婴儿和孩子的养育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篇文章将从哈洛实验的背景,实验的设计和结果,以及其影响力三个角度来对哈洛实验进行深入分析。
心理学家哈洛和他的猴子实验
哈洛实验背景
在哈洛实验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婴儿的情感需要是建立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基础上,比如饥饿、渴望和需要。然而,哈洛提出了“捆绑理论”:人类和动物的情感需要是非常基础的,与生理需求没有必然联系。“捆绑理论”基于情感上的需求来解释人与生俱来的单独性,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发展。为了证明这一理论,哈洛进行了著名的猴子实验。
哈洛实验设计与结果
在哈洛的猴子实验中,他给两个小猴子提供了两个母猴模型:一只母猴模型给予小猴子奶水,另一只母猴模型不提供奶水,而是被覆盖了软布,更具安慰性。实验中,哈洛发现,哪怕只有一个保护型模型,小猴子仍会优先与之亲密接触,并在遇到不安全情况时选择靠近保护型模型。因此,哈洛得出了结论:那种只提供食物而不被包围或者提供保护的母猴模型对于猴子的情感发展并不利。这种发现强烈地支持了“捆绑理论”。在后续的实验中哈洛发现,有母爱接触的小猴子更加成熟、自信,且具备更好的与同龄猴子交往的能力。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了强烈的社会性动物的互动是对于动物和人类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的。
哈洛实验的影响
哈洛的实验和他的“捆绑理论”对婴儿和孩子的养育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过去,婴儿往往被搁置在摇篮或床上,和母亲的接触被认为只是义务上的需求总量,抚养被看作仅仅是满足食物的需要。然而,哈洛却指出,在婴儿初期,安全感和情感需求同食物需求一样重要,母亲或保姆的身体接触将对婴儿成长有重要的影响。这个实验也表明了动物和人类在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相似性,为人类学者提供了像对待非人类动物一样对待人类动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