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奇幻森林》:一则殖民主义的森林童话

视频:《奇幻森林》加长版预告

如果说,《森林王子》是完全定位于少儿动画片的童话电影,那《奇幻森林》就更加贴近吉卜林的原著,暗黑、神秘的气息也更丰盈一些。虽未明言,但我们在《奇幻森林》里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个被野兽环伺的文明人的孤绝处境这正是影片的核心故事设定。

看什么?cg特效交出完美答卷

由迪士尼来打造《奇幻森林》这样一部少儿童话奇幻电影大作,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早在1967年,迪士尼就推出过同名动画片中译《森林王子》(此片是迪士尼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生前监制的最后一部电影),时过境迁半个世纪,《钢铁侠》导演携带强大的特效班底重装归来,也算是给迪士尼又打造了一部看不出来的动画版《奇幻森林》。

说看不出来,是指《奇幻森林》中以假乱真的cg特效,源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同名原作(中译《丛林之书》)的这版电影相较于当年的二维动画片《森林王子》更加让人身临其境当然主要指的是视觉效果:偌大的南亚森林里,除了狼孩毛克利是小演员表演的,其他那些栩栩如生的动物都出自电脑生成的特效,拍摄的时候,小演员基本上是在摄影棚里演独角戏,但加上强大的cg特效,我们便看到了南亚森林里一群会说话的动物,还有那些逼真的动物毛发乃至表情。

画鬼容易画狗难,相较于《阿凡达》《指环王》中相对架空的cg生成,《奇幻森林》要把观众们熟悉的老虎、狼群、蟒蛇、猴子、熊、黑豹等动物搬上大银幕,从头到脚每一根毛发都要纤毫毕现,可以说《奇幻森林》交出了一份几近完美的答卷再发展下去,演员的生存方式恐怕都会遭遇颠覆性的冲击,全靠cg虚拟就好了,真人演员的存在价值已然堪忧:试看未来的电影,将是纳美星人和初音未来们的天下?

如果说,《森林王子》是完全定位于少儿动画片的童话电影,那《奇幻森林》就更加贴近吉卜林的原著,暗黑、神秘的气息也更丰盈一些北美给出了pg的分级,提示有一些暴力和危险的情境。

相较于刚刚下档的史上动画票房冠军、另一部迪士尼大作《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对于低幼儿童的适配性肯定要差一些。

讲什么?土著人和殖民者都有指代

不过这倒正是吉卜林原作的风格,吉卜林出生在印度,身为英国殖民者的后代,热情地讴歌着殖民主义的行径他因此被誉为大英帝国的诗人,当然站在吉卜林的角度,他是代表文明的现代世界启蒙者,来到南亚次大陆(后来做过环球航行,还到过中国),正是为了开化那些蒙昧的野蛮人。

虽未明言,但我们在《奇幻森林》里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个被野兽环伺的文明人的孤绝处境这正是影片的核心故事设定,从逻辑上讲,一个在森林长大的狼孩不可能有人类的智商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但毛克利偏偏就有,而且iq冠绝森林,最后还无师自通地看一眼就学会了用火,并借助火打败了邪恶的老虎,重新获得了在森林居住的权利。

某种意义上,这些凶猛的南亚动物正是土著人的化身,普罗米修斯式的毛克利则象征着白人殖民者,出生在殖民地的吉卜林从小就身处在土著人的包围中,内心高贵的他想必会有这种不自觉的心理暗示。

当然,南亚的风土人情也滋养了吉卜林的文学创作,那些流传在乡野的动物传说也成为吉卜林的重要取材来源。

泰戈尔在演讲时曾说,印度有着迥异于西方城市文明的森林文明,按照婆罗门的教义,每一个印度婆罗门在人生中都要有林居期,在森林中居住以寻求生命的真谛。

《奇幻森林》显然也受到了印度森林文明的强烈影响,不过这是经由殖民者帝国诗人改头换面出来的森林童话亚洲居民普遍敬重的老虎成为邪恶的反派(土著力量的人格化),高高在上的大象则成为凌驾在森林恩怨之上的超然统治者(隐喻着殖民者)。

当然,在变成电影时,《奇幻森林》还是做了些与时俱进的政治正确改编巨蟒卡奥由男变女,还给毛克利的狼养母加上了台词,都是考虑到现时的性别政治和消费语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