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支读音(祗字与只字区别)
导语:容易混淆的汉字:祇(祈、支)衹(支)祗(只)袛(氐)(五)
祇和祗的相同点左偏旁都是示“礻”部,区别在右偏旁。祇的右偏旁是氏;祗的右偏旁是氐。氏和氐虽只有一点之差,意义完全不同。衹和袛的相同点为左偏旁都是衣“衤”部,右偏旁分别为氏和氐。示和衣作偏旁后也是相差一点,分别为“礻”和“衤”,意义完全不同。
示“礻”(是shì)上面的“二”也是古文“上”,指上天、祖宗,下面的“小”表示“晚辈”,在祭祖的牌位上,长辈在上,小辈在下,指的是庙宇中展示的族谱。表示与祭祖,敬神有关的字。示作偏旁简化为“礻”更能体现示的意义,捺点“丶”指示上的意义,横折撇“フ”,何必示中的笔画增加了一个折,折表示圆或弧,增加了一个意义,家族团结。在汉字中,笔画变形就会增意。借“是”声,表示祭祖、敬神的目的是为了后人明辨是非,一心向善。示的本义为按先后从上到下有序排列的族谱,用于后人明辨是非,不忘祖。
衣“衤”(仪yī)是个象形字,从甲骨文字形看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楷化后笔画释义为:“亠”指上头,寓意为上衣;撇“丿”和竖钩“”是人的变形,“”的加勾表示相对的意思,这里表示衣服要合人体相称;“”是横八表示可以开合;笔画基本能诠释上衣的结构。衣在作偏旁变为“衤”,也是笔画作了变化,增加了一画“折”,减少一画“钩”,说明衣也是围绕在身体的周围。衣借“仪”声说明衣着要显示人的仪表与身份,如俗语说的“人靠衣服,马靠鞍”。本义为上衣。
氏(是shì 支zhī)的古文字看,表现形式有多种,说法不一。似乎都是共同做一件事。隶变楷化后,氏是代变形而来,氏()是由“亻”的变形“ ”和弋或弋的省形“”组合而成。“亻”变形就会意义增加,加竖钩“”表示纵向相对运动,这里表示多人纵向相对比较亲近关系,亲近关系表现在使用的工具方面,一家人使用同一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弋是一种狩猎的象标枪样投掷类的木橛;氏为多人共同使用同一种工具,共同去狩猎,寓意存在一种密切的关系。氏借“是”声表示人群可以分嫡庶,有远近和贵贱之分;氏借“支”声可以分支系。氏本是古代姓的分支,在母系社会,子女随母姓,后来随时间发展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氏的本义为同姓族群中的不同亲近关系。
氐(地dī dǐ)是由氏和丶会意而成的字。氏指氏族,统一族姓的一个分支;“丶”捺点在下,表示本氏族同支最小辈的男性。借“地”声表示同一出生地。所以氐的本义为同一姓氏同一分支中辈分最小的男性。是低的初文。引申1.低、低下;2.根本;3.古族名,中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在今西北一带,东晋时建立过前秦(在今黄河流域)、后凉(在今西北);4.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氐宿,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颗,也称“天根”。5.通“抵”,抵达。
祇(祈qí 氏zhǐ )是由示(礻)和氏会意而成的字。示“礻”表示与敬神有关;氏表示同姓族群的分支。以之为参照,表示神系的分支。在天为神,在地为祇。祇指土地神。借“祈”声表示祭拜土地神,祈求保一方平安。祇的本义指土地神。借“氏(zhī)”表示晚辈只祭拜族群中自己的分支。引申仅、只之意。
衹(氏只zhǐ)是由衣“衤”和氏会意而成的字。“衤”指衣服;氏即标音又会意,表示同姓族群的一个分支,以之为参照,指该分支衣服有其特有的象征。衹的本义同姓族群的不同分支有其独有的衣着特征。引申仅有、只有,通“只“。
祗(只zhī)是由示”礻“和氐会意而成的字。”礻“表示敬神之意;氐表示辈分小的晚辈。字形会意,表示晚辈要尊敬长辈,崇拜祖宗。借”只“声表示必须这样做。所以,祗的本义为晚辈对长辈要恭敬。如祗仰、祗候光临。
袛(氐dī)是由衣“衤”和氐会意而成的字。“衤”表示与衣服有关;氐即标音又会意,表示小、矮、短。总体会意为比外衣小的内衣。袛的本以为贴身的内衣。袛裯指贴身的内衣。《说文解字.衣部》:袛,袛裯,短衣也。
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纳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