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新市古镇所有寺庙为何都临水而建呢(新市古镇是哪里)

导语:新市古镇,所有寺庙为何都临水而建?

新市古镇历史上以“寺庙多”而蜚声江南,这些寺庙不仅是历史悠久,规模大,且香火旺盛,因而百里之内,声望极高。新市寺庙遍布全镇,目前来看,这些寺庙所建位置没有一定规则,既有临水而建,也有临街而建。但研究发现,新市所有寺庙在建设初始,都是临水而建,这也为文史研究者提供了新市水文历史的重要线索。

经初步了解,新市历史上大小不一的寺庙接近六十座,有庙、庵、观、宫、寺、院、殿、堂、阁等形式,历史跨度为一千七百年左右,目前尚存一部分寺庙,如唐代的觉海寺,两宋时期的东庙、刘王庙等。最为可惜的,新市所有寺庙将近百分之八十以上,几乎毁于近百年历史时期内,可谓痛心之极,虽有诸多社会文明进步原因,但也不排除人为盲目野蛮因素,导致历史文化的无辜痛失,湮灭于岁月沧桑的云烟之中。

西庙,又称“西永灵庙”,是新市最古老的寺庙,它是为纪念东晋“镇国大将军”新市人朱泗而建,朱泗又是一位本地赫赫有名的治水英雄。西庙位于新市西庙弄口东侧,是英雄朱泗出生所在地,西庙临河而建,原为土祠形式,至南宋绍兴五年升格为庙宇。

东庙,又称“东永灵庙”,建于北宋元佑元年,因西庙祭祀人众,常有交通阻塞之患,所以在新市东栅择地选址,便利群众祭祀之需,庙宇临河而建。

南庙,又称“南永灵庙”,建于两宋时期。为便于漕运祭祀而选址在步云桥侧,临运河而建。

觉海寺,建于唐代,选址于新市西庙迤东之地,为当年新市人担任乌程县县令李集舍田宅募筑,与西庙一样,临河而建。

南寺,又称“明因寺”,规模宏大,建于北宋熙宁元年。选址于新市果山头北,隔水相望,临河而建。

双塔寺,又称“法华院”,建于吴越国时期。选址于新市马关桥迤西,临河而建。

慧通寺,为双塔寺迁址后改名。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规模大。选址于菩萨桥至积善桥之间,临河而建。

关帝庙,原称“佑圣祠”,建于南宋,为南宋名将张俊舍宅立祠,于明代改为“关帝庙”。建于东庙之东,临河而建。

刘王庙,建于南宋,位于新市岳庙湾西侧。此地东侧原为河流,后干涸成“湾”。刘王庙临河而建。

东岳行宫,又称“岳庙”,为北宋崇宁年间所建道观,当年百里之内有“宏宇”之称。位置在目前新市二完小内,临河而建。这里面临的河道形成一处水湾,此湾以岳庙命名,故有“岳庙湾”之称。

三元宫,又称“三宫殿”。为明代所建,位址在岳庙东侧,即在岳庙湾前,临河而建。

陆仙楼,一称“听月楼”,又称“寂真观”,为纪念东迁本地南朝道教真人陆修静而筑,传为宋以前建,位置在东潭通仙桥北侧,临河而建。

西竺庵,明代建,西栅蔡家漾东,临河而建。

药王庙,清末建,为药栈行会祭神聚会之地。位置在蔡家漾西竺庵东侧,临河而建。

五猖司庙,传为明代建,位置在李家园东,临河而建。

大王庙,传为明代所建,位置在步云桥西北堍,临运河而建。

上述这些寺庙都是新市历史上较为重要的建筑,都是临河而建。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出于清静修为理念,以水为邻,启迪智慧。宗教起源于泽野民间,与山水相邻,方见其境界清静无为、返朴归真的精神。新市是江南水乡之地,放眼是泽野湿地,宗教建筑以水为邻,临水而筑,塑造一种超凡脱俗的清修生活形象。无论是儒、道、还是释,三者都崇尚水的灵动神奇,水蕴含世间一切道理:水景简单却能幻化万物;水无形无色,却能映照人间景物,四季形形色色;水谦和柔弱处下,惠及万物,包容一切,且能聚以柔克刚之力。

2、以水为邻,便于建造。在过去,水乡的交通枢纽是以河流为主,建造一座寺庙需要很多木材、砖瓦、石块,这些材料一般都需要外地输入。临河建筑寺庙,有利于材料运输与搬移,可以省却许多人力不济的难题。

3、临水而筑,便于生活。寺庙里居住着僧人或道士,日常生活的维持首先是水,如果临河而建,便能够解决生活取水,有了水就可以解决吃、洗、养护等生活中的一系列事务。栽花植树离不开水,除污去垢更离不开水,水是生活的必备条件,如果与水源较远,就会为取水耗去很大一部分精力。

4、傍水而立,便于香客祭拜。寺庙是需要香客来烧香捐助,财源是寺庙的维持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所谓香火,便是寺庙财源,香客越多,香火就越旺。香火一旺,财源滚滚。所以依水而建,给香客带来莫大便利,也是寺庙生财之道。香客驾舟驶来,系于河岸,便可登岸入于寺庙,非常便倢。

由此看来,新市历史上所有寺庙临水而建,既体现出不凡的修心精神,又传达出务实的传教意义,更是寺庙发展的客观需求。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