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汉字(日常用的汉字是多少个)

导语:我们每天都用的汉字,原来是这么来的,终于不迷惑!

汉字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丰富文化的代表与象征,在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时间流逝,朝代更迭,汉字文化见证了我们民族的潮起潮落,自身也在不停发展和演变,关于我们最常用的汉字,你知道多少?

汉字

一 甲骨文(殷商文字)

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人们都还用结绳记事,这种方法过于简单,只能记述事件的数目,不能记述事件的前因后果。于是黄帝就命令仓颉来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仓颉也是个人物,联合众多帮手再加上前人经验,居然整理出了最早使用的象形文字。

到了殷商时期,象形文字已涵盖很多汉字,甲骨文的雏形就是根据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甲骨文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种字体。(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汉字样品。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5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1000多字。)

甲骨文是以刀为书写工具、以龟甲兽骨为载体材料,属于汉字的早期阶段,因此具有以下特点:

1、笔划的线条细瘦,直画居多,折笔常刻成两刀,几乎没有弯转;

2、字形瘦长,直笔较横笔为长,这与握刀的手用力的难易有关;

3、形体结构因笔划多少而改变,大小不统一;

4、存在大量异体字,尤其是象形字中,一个字常有多种写法;

5、合体字中偏旁的位置可以互换,说明当时形体结构还不固定。

二 金文(钟鼎文)

到了商周时期,铜的冶炼技术比较发达,青铜器相对甲骨更普及。人们把汉字刻在青铜器上,就是我们说的钟鼎文,金文。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中间约800多年。金文一直是常用字体。

金文作为甲骨文的后来产物,有以下特征:

比商代甲骨文进一步稳定、规范、简化和符号化了。

与以后的小篆比,则结构仍未定型,部分字的笔画增减、偏旁部首的安排仍有某种随意性。

字体结构疏密相间,比甲骨文方正整齐,笔画分布均匀对称。

有的用笔圆润精美、玲珑敦厚;有的清晰流畅、秀丽灵巧;字形较有规律性,章法上也比较讲究字距行列,有的严整规矩,有的显得疏朗开阔。

(可能很多人不清楚,以为甲骨文只后演变的字体为大篆。大篆广义上是指小篆之前所有字体,狭义上指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

金文

三 小篆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小篆流行到西汉末年时期,逐渐被后来字体取代。

值得一说的是,由于小篆字体优美,一直受后来书法家喜爱,现代不少书法家也对小篆造诣颇深;另外小篆结构复杂,形式新奇,也一直在印章刻印上使用。

小篆字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三比二。

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由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出的部分则可以耸起。

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均匀,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方中寓圆,园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左右上下对称,这是篆书不同于其他书体的重要特征。有独体对称,有字的局部对称,还有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小篆

四 隶书

隶字初行也是在秦朝,秦始皇采取了丞相李斯的小篆字体,也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记录了这段历史:“……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趋约易”。这就是我们说的秦隶。

西汉初期仍然沿用秦隶的风格,到新莽时期开始产生重大的变化,产生了点画的波尾的写法。到东汉时期,隶书产生了众多风格,汉隶开始流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隶书。

隶书作为楷书的前身,有以下几个特征:

结构上,变长为扁,而且增加了标志性的长波画,也是隶书的代表性的笔画。

用笔上,出现了方笔和折笔,方圆并用,笔法更加完备。

字形上相对于篆书更加的抽象化,不再像篆书那样象形,字型已经和楷书非常相近。

隶书

五 楷书

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是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

楷书在三国时期流行了不到一百年时间,就被以王羲之代表的行书派渐渐取缔。这种字体有以下几点特征:

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平正而不呆,齐整而不拘。古人说,"楷法欲如快马入阵","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要的是严整飘扬、犀利飞动。

笔划有规律的发展,形成了"永字八法"。它既是字法,也是笔法。一切楷书的笔划,都概括于八法之中。每一点划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其他笔划互相呼应的。

起止三折笔,运笔在中锋,是楷书的典型笔法。古人说"真多用折,……折欲少驻,驻则有力。"运笔中锋则多遒润。

六 草书与行书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在现今,草书又分大草和小草。(可以理解为非常潦草和比较潦草),现多在艺术和书法界内流行草书,大多数人根本辨别不了。

行书是在楷书和草书的基础上,各取精华,去其糟粕。包含了楷书一般的工整平直,也保留了草书一般的行云流水,保证了书写速度,又能轻易辨别,是现今最常用字体。行书又有偏向楷书的字体,成为行楷,偏向草书的,称为行草。

大家肯定心有疑虑,没错!最后还有一种字体——宋体。

五代十国时期,印刷术的大规模普及,由于印刷板上的痕迹都是由刀刻而成,所以字体笔画多为横平竖直,横细竖粗。印出来的字体就被成为初期的宋体,不同地区的入板字体也不尽相同。四川地区多用颜真卿的颜体入板。而福建地区则多用柳体。

一直到了明代,随着印刷技术飞速发展,印刷字体也终于形成了被我们今天称之为“宋体”的最终版。

看完这么多是不是有一种汉字真的是一门大文化的恍然大悟?所以上学时候老师让我们练字是没错地!现在真正的能感受到字体就是脸面了,当着别人的面写下歪七扭八的字,真的是羞愧难当啊!还是要学好汉字,毕竟祖传手艺不能丢啊!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彤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