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原生家庭》解释了什么才是问题父母的行为(原生家庭问题什么意思百科)

导语:《原生家庭》解释了什么才是问题父母的行为,有这七种模式

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原生家庭,相信很多人对这个概念并不陌生。我们会将自己的行为习惯、性格缺陷归咎于我们的父母教养。

也有很多人会对原生家庭进行反思,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学会把握人生,改变未来。

其实,所谓原生家庭有问题,是说父母犯了相当严重的问题,比如虐待、殴打、性侵,长期语言暴力等等。

《原生家庭》详细解释了什么才是问题父母的行为,有这七种典型模式。

第一种,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这种父母很常见,他们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永远是为了孩子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认可。

举个例子。

小栖是单亲家庭长,妈妈对她的要求从小就很严格,所以,小栖对妈妈很畏惧,虽然在一起生活,也会听妈妈的吩咐,可与妈妈并没亲近感,与其说两人是母女,不如说是同宿舍的室友。

小栖的爸爸每周会来看望她,与妈妈相反,爸爸更风趣包容,父女相处融洽,感情深厚。小栖时常会向爸爸吐槽妈妈的“不讲理”行为,而爸爸总会站在妈妈这方,劝慰小栖要理解妈妈,听妈妈的话。

从表面看,妈妈和爸爸的表达没有问题,小栖的不满也属正常。

然而,小栖的内心恐惧在成年后表现更加明显。她的性格内向,不喜欢主动与人亲近。

小栖给人的印象是善解人意,因为,与她相处没有压力,她对别人的错误总是能理解并原谅。可是,每接受他人的一次错误,她就会在内心扎起一道无形的防线。

一方面,她从小受妈妈的严苛和否定太多,所以不想让自己成为妈妈这样的人。

另一方面,她又不小心变成了妈妈这样的人,眼里不容沙子,不允许犯错。

所以,小栖的心理问题是,怕被否定,因此不会跟别人亲密交往。容易紧张、焦虑、自责。

第二种模式,不称职父母。

父母长期不照顾孩子,而是反过来,从小让孩子照顾父母。

这样的人成年后很有责任感,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停不下来要工作,照顾别人情绪,看别人脸色行事。只要停下不工作,内心就会无比痛苦。

父母如果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不能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尤其现代普遍的父亲缺位、母亲暴躁现象,会让孩子形成了不良性格,喜欢以照顾他人的方式来取悦他人。

不负责的父母,会形成强迫性重复。就是说,这样的孩子成年后,很容易找一个不负责的对象,培养一个不负责的孩子。

第三种模式,操控型父母。

这种父母喜欢维持孩子的无力感。很可怕。

永远让孩子知道,你离了我是不行的,只要不听老人言,必然会吃亏。妈宝男是其中的一种。从小被照顾得无微不至,不允许孩子有任何危险。孩子很优秀,学业很好,可以事业和恋爱总是做不好。

就是因为妈妈总在第一线,替孩子决定,替孩子做事。以至于孩子不会自主生活。这种父母在潜意识里是不想让孩子离开自己,就需要让孩子有这样的无力感。

还有一种更巧妙的控制,就是父母帮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产生无限的内疚感,觉得自己只要违背父母就会有负罪感。

这种感觉一直延续在孩子的一生,即便父母离世,感觉还是逃不开父母的掌心。

第四种模式,酗酒型父母。

嗜酒在常人看来问题不大,其实,长期酗酒的父母,酒后的行为能让孩子产生恐惧。也会有1/4的孩子成为父母的样子,酗酒。

等这样的孩子找对象,也会找一爱喝酒的人。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能够改造这样的人,从小没有改造好父母,但可以改造对象。

这样的孩子缺乏信任感。因为他内心对父母的信任,在父母洒醉后恶行中全部崩塌。他从小就认定,人是可以说话不算数的。

第五种模式,身体虐待型父母。

这种长期虐待孩子身体的父母,会让孩子产生自虐型的抑郁和恐惧症。

有这样的父母,生下孩子就虐待孩子,你别觉得新奇,这样的真实案例不少的。影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男主就是在外树立好人形象,在家里却是个家暴狂。

这样的父母在打孩子中找到乐趣,找到人生的价值,将孩子当成了发泄对象。

也有一种父母是长不大的自己,他们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错误。

要知道,对于被虐待过的孩子,他与父母之间很难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就是成年后与别人的关系基础。这样的孩子会慢慢认为自己没有价值。

第六种模式,语言虐待型父母。

你可别觉得语言虐待比打骂要好得多。其实不然。

身体虐待起码是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伤害,让别人也能知道这孩子被打了。

而语言的伤害是无形且深刻地。

正如细雨润物般长期渗透,导致孩子极度缺乏自信。这样的父母多数是争强好胜型,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孩子好,用别人的优秀刺激自己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形成3P的心理结构,即:完美主义、拖延、心理瘫痪。

他们对成功怀有恐惧,心理容易产生扭曲,婚姻生活出现问题的几率很高。

第七类,性虐待。

受到此类伤害的孩子会认为是自己是肮脏的,成年后觉得自己是个怪人,在这里就不展开讲,可以在书中查找。

看这七种问题父母模式,他们也有这样的父母。家庭模式的问题是个恶循环,能代代相传。这种体系也并非你的父母发明,而是他继承来传在了你的身上。

我们要如何解决呢?

第一,原谅陷阱。

在你没有理清情绪和责任之前,请不要谈原谅这件事。只有父母认为这是个错误,你的原谅才有意义。

第二,学会情感独立。

你要学会的是摆脱和父母的纠缠。可以质疑父母的决策,形成独立的人格。

比如,父母指责时你可以不作辩解,坚持你自己的决定,让父母感觉到你已是一个独立的人,不能再向你发出指令。

第三,不再自我惩罚。

学会跳出来观自己。让童年受过的伤害得到安慰。把对父母的愤怒,全部讲出来。因为那不是你的错,你不需要原谅他们,只是不要沉浸于过去的伤害里。

允许自己愤怒,可以发泄情绪。当你释放坏情绪时,内心的积压会得到缓解。

第四,学会对自己负责。

你的生活是自己可以改变的。所以必须学会对自己负责任。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承认父母不是完人,过属于自己的健康生活。

与父母分割,面对童年的事实,向父母表达真实的想法。消除父母的控制。

你的人生你做主。

当你可以把握过去、现在与父母的关系,你会发现,你能改善与外界的各种关系。原生家庭也许是形成你性格的根源,但你可以修整并完善。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美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