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板块的相对运动(板块相对运动会形成什么)

导语:七、板块相对运动模型

写在前面的话

结合我求学期间自己整理的典型例题及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将高中物理的知识点和题型分成20组模型,每组模型以3~5道题做深入化剖析,以求让学生在实战中萃取理论、提升理论,理论联系实践。

原创不易,转载请标明来源,谢谢!

提纲如下:

模型特点:板块相对运动微模型是类传送带模型,直板相当于传送带的皮带,难点在于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和是否相对运动以及运动过程的分析。

规律方法:1、板块不共速用“比速度”法判断摩擦力方向,即慢前快后。

2、板块共速时,一般情况下,要假设两物体无相对滑动有共同加速度a0,如图:

⑴若力作用在板上(如图1),先用整体法求出整体加速度a0,再用隔离法求出滑块能提供与板相同方向的最大加速度a1=μg,a1>a0,“供应求”说明可以以共同加速度a0一起变速;a1<a0,“供不应求”说明会相对滑动,即滑块的加速度即a1,板的加速度a2 需对板分离列式求解。

⑵若力作用在滑块上(如图2),先用整体法求出整体加速度a0,再用隔离法求出板能提供的与板相同方向的最大加速度a2,a2>a0,“供应求”说明有共同加速度;a2<a0,“供不应求”说明会相对滑动,即板的加速度即a2,滑块的加速度a1需对滑块分离列式求解。

注意:隔离研究对象的选取

⑶建议画情景图,并根据题设中运动过程画v-t 图,结合运动学、牛顿定律、动量、功能关系求解,有转折点要先求转折点速度。

2、应用运动学讨论板块的运动时,一般选择地面为参考系。如果特别提到“相对于…”,就要画图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移之间的关系。

3、特别注意物体的位移都是相对地的位移,故物体的位移并不等于木板的长度,当滑板长度一定时,滑块可能从滑板滑下,恰好滑到滑板边缘达到共同速度时是滑块离开滑板的临界条件,一般地,若两物体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这和等于板长

【例1】(微模原型题)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足够长的静止小车,小车质量为M=5 kg,小车上静止地放置着质量为m=1 kg 的木块,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用水平恒力F 拉动小车,下列关于木块的加速度am 和小车的加速度aM,可能正确的有【】

A.am=1 m/s2,aM=1 m/s2

B.am=1 m/s2,aM=2 m/s2

C.am=2 m/s2,aM=4 m/s2

D.am=3 m/s2,aM=5 m/s2

【例2】(微模原型题)如图所示,质量M=8 kg 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 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 m/s 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 kg的小物块,小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g 取10 m/s2)求:

(1)放上小物块后,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

(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 s 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

【例3】(微模原型题)如图所示,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铁块,在木板右方有一挡板,长木板右端距离挡板为4.5 m,给小铁块与木板一共同初速度v0=5 m/s,二者将一起向右运动,直至木板与挡板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已知运动过程中小铁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长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1,小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4,小铁块的质量是m=1 kg,木板质量是M=5 kg,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2.求:

(1)木板与挡板碰前瞬间的速度;

(2)木板与挡板第一次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a1 和小铁块的加速度a2 各为多大;

(3)木板至少有多长.

答案:1、AC

2、[答案](1)2 m/s2 0.5 m/s2 (2)1 s (3)2.1 m

3、[答案](1)4 m/s (2)2 m/s2 4 m/s2 (3)16/3m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馨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