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孟子仁政思想的内涵及价值)
导语:国学 | 浅谈孟子仁政思想内容
“仁”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始于孔子。在政治上,孔子萌生了“仁政”的思想,但并不系统。孟子将“仁政”发扬光大,把仁政作为其政治理论的基础。孟子的仁政是以性善论为基础的,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善性,治理国家的君王也是如此。那么,只要君王充分把这些善性发挥出来,天下自然会实现善治。
从具体内容上讲,孟子的仁政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民贵君轻”的治国理念
儒家有一种“民为邦本”的思想传统。孔子就曾说过“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大学》则发挥为“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到孟子的时候,就总结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就是影响深远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孟子充分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认为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下,才能够得到天下。
(二)“得民得心”的王道学说
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把历史上的政治形态区分为王政和霸政。他认为霸政是以武力说服人,不能使人心服口服;而王政,也就是仁政,是以德服人,能使人“中心悦而诚服”。仁政的关键是赢得民心。
(三)“五亩之家”的社会形态
孟子接着描述了仁政下的社会形态。“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也可以说是仁政的社会效应。
(四)&34;人人皆有
对统治者来说,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种&34;,只要他们把自己的恻隐之心延伸到实际的统治中,与人民同甘共苦,做好每一件事,为人民的疾苦着想,统治也变得举重若轻了。如果统治者真的能做到仁政,将无敌于天下,所以说?&34;,&34;,他认为仁政是政治所必需的,否则就会引上绝路自取灭亡。正是由于人性善良,尤其是那些统治者的亲民、爱民,才使得实现仁政成为可能。
”仁政“之所以强调以人为本,是因为片面的法治是不现实的,不管能不能做到,但它离根源更近,而所有的事情,归根结底是让人民活下去。因此,虽然仁政始于孔孟,但后世儒生基本认同。
本文内容由小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