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听高是什么意思(听高爆什么意思)

导语:文言助读(22):听高谋

【原文】

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

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余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于乡里,明矣。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于心而讪于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君计而定之。”

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斯曰:“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

高曰:“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未而知本。观指而睹归。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权命悬于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从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谓之贼。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斯曰:“吾闻晋易太子,三世不安;齐桓兄弟争位,身死为戮;纣杀亲戚,不听谏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庙不血食。斯其犹人能,安足为谋!”

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道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高乃报胡亥曰:“臣请奉太子之明命以报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

【译文】

赵高于是对丞相李斯说:“皇上驾崩,赐给长子扶苏一封诏书,让他到咸阳会合举行葬札并继立为王,诏书还没送去。现在皇上驾崩了,还没有人知道。所赐长于扶苏的诏书以及皇帝的印玺都在胡亥那里。确立谁为太子,就由您和我说了算。这件事怎么办?”李斯说:“怎么能说让国家灭亡的话!这不是我们为臣的所应该议论的事。”赵高说:“您自己估量:论才能的高低您与蒙恬谁强?论功劳的大小您与蒙恬谁强?论谋虑的远大和没有失误您与蒙恬谁强?论未与天下人结仇怨您与蒙恬相比怎样?论长久得到长子扶苏的信任您与蒙恬相比如何?”李斯说:“这五个方面我都不如蒙恬,但您为什么对我如此苛求呢?”

赵高说:“我赵高本是宫中的一个奴仆,幸而凭着熟悉狱律条文进入秦官,管事二十多年了,还没见过秦王罢免的丞相、功臣,能保持爵禄,传给下一代。最终都因诛连被杀死。皇帝有二十多个儿子,都是您所了解的。长子扶苏为人刚强、坚毅,英武勇敢,能信任、激励他人,如果他继位后任用蒙恬当丞相,您最终不能怀揣着通侯的印信在锦还乡,这是明摆着的。我受皇帝的诏令教授胡亥学习法律条文多年了,还没见他有过什么过失。他为人慈善仁义,诚实厚道,轻视财物,尊重人才,内心聪慧坦言辞笨拙,遵从礼仪,敬重贤士,秦朝的各位公子没有比得上他的,我认为可立胡亥为皇位继承人。您考虑考虑做出决定吧!”

李斯说:“你回到你的位置上去做你份内的事吧!我奉行皇帝的诏令,听从天意安排,有什么值得考虑决定的?”赵高说:“平安可以转变为危险,危险可转化为平安,在安危关头拿不定主意,算得上是高贵明智吗?”李斯说:“我李斯,只是上蔡街头巷里一个平民百姓,幸承皇上提拔当了丞相,封为通侯,子孙都地位尊贵,享受厚禄,意思就是要将国家存亡安危的重任交付给我。我怎么能辜负皇上的恩德呢!忠臣不因苟且偷生而逃避死亡,孝子不因见到危险而不勤奋劳作,我们为臣的应该各自尽各自的职责算了,你不要再说那些话了,那样会令我犯罪的。”

赵高说:“听说圣人灵活多变,根据时代潮流而变化,看到事物的表象就知道它的本质,观察事物的动向就知道它的结果。事物本身就有这些变化,哪有一成不变的常规呢!现在国家的权力、百姓的性命都掌握在胡亥手中,我是知道他的意图的。况且居于外面的人想要控制朝廷是犯上作乱,在下面的人想要控制皇上那是反叛行为。所以秋霜降落时花草都会凋零,春雪消融时万物就会生长,这是事物的必然结果啊。你的认识为什么这么迟钝呢?”李斯说:“我听说晋国改立太子,导致三世都不安定;齐桓公兄弟争夺君位,致使骨肉相残;纣王残杀亲属,不听劝谏,都城成了废墟,最终导致国家灭亡。这三件事都违反了天意,造成国家危难,宗庙无人祭祀。我李斯还是个堂堂正正的人嘛,怎么能搞这样的阴谋!”

赵高说:“上下同心协力,可以长治久安,内外一致,事情就不会有差错,你如听从我的计策,就能长期保持侯位,世世代代封侯,一定会享有王子乔、赤松子那样的高寿,具有孔子、墨子那样的智慧。现在要是放弃这种选择而不听从我的建议,就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寒心。聪明人能将灾祸转变为福,你打算怎么办?”李斯仰面长叹,流泪叹息说:“唉!我怎么唯独遇到这丧乱之世,既然不能以死效忠,又往何处寄托命运呢!”于是李斯就听从了赵高的计谋。赵高向胡亥回报说:“我以太子的命令明白地通告丞相,丞相李斯哪敢不遵命!”

【助读理解】

公元前 210 年,即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途中死于沙丘。当时只有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和五六名亲信宦官知道秦始皇驾崩。李斯对此秘而不宣,赵高则扣住了秦始皇赐给长予扶苏的“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的盖有印玺的遗诏。就这样,赵高、李斯和胡亥狼狈为奸,沆瀣一气,演出了一出篡权的丑剧。

这出丑剧的总导演赵高,清醒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胡亥年轻,而自己仅仅是中车府令而已,还未取得较大的权势,唯有李斯身为丞相,掌握大权,权倾朝野。因此,赵高便把拉拢李斯、借重李斯的威望名声视为废嫡立庶的篡权丑剧的关键步骤。

赵高采用了层层进逼的心理战术,在与李斯的反复辩难中,始终抓住“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这个关键,最终迫使李斯就范。在与赵高结束辩难时,李斯仰天垂泪而叹:“嗟呼!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今哉!”这第三次叹息是其人生旅程中的转折点,标志着李斯开始一步步沦入为虎作伥、祸国殃民的罪恶深渊。这一叹展示了李斯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一方面,其出色的政治智慧使他清楚赵高所作所为的性质及危害;一方面,竭尽全力追逐富贵权势的邪欲又死死扼住其良知和理智。最终他投入了赵高和胡亥的怀抱,把自己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这一叹,源于厕鼠之叹,又导向临刑之反。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这出篡权丑剧中,李斯不正是扮演了这样一个可恨而又愚蠢的角色吗?

本文内容由小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