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写作小白是什么意思(小白学写作)

导语:写作小白和写作大神之间的差距,就在这本红色的小书里

写作需要灵感吗?小白没有灵感就不写了,而大神呢?

布兰登·罗伊尔说:“写作一部分是科学,一部分是艺术。需要构建并且遵循规则的部分是科学,可以根据每种情境进行变化的部分是艺术。”

也就是说,写作不仅仅依靠的是灵感,灵感亦是在日积月累中产生的。除去这部分,还有科学的部分我们可以学习运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致力于告诉我们写作的科学部分。你只需要半个小时就能把整本书看一遍,非常轻松,作者所说的规则也不难理解。

作者布兰登·罗伊尔毕业于哈佛大学,他的作品先后五次获得“国际图书奖”和“总统图书奖”。他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独创了一整套教学体系,包含了英文写作、语法、逻辑推理等领域。其中我们今天要说的这本《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就是一本关于写作的书,这本书被誉为美国常春藤名校入学考试的必备读物。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给了20条关于写作的建议,遵循这些规则,能让你在写作时,条理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

1、结构

关于结构,作者布兰登·罗伊尔给了一些小建议:

·先说结论

·最好把文章结构分为三个部分

·学会使用转折词

先说结论的好处在于看得人或听的人能马上听到重点,带来良好的效果,正如书的封底出现的例子:

一个同事需要艾丽丝帮她购买笔芯,但是她是这样告诉艾丽丝的:

“艾丽丝,你去城区的时候能不能帮我个忙?如果你坐地铁去主街,下车后从第一个出口处地铁站,步行到十字街。在十字街和瓦因路交汇的十字路口,你会看到桑迪文具店。你能去店里帮我买一包0.5mm派通牌铅笔芯吗?”

这样一段话,听得人头都炸了,又如何记住最后到底要买什么呢?

如果我们把这段话顺序变化一下,内容不变,先说结论,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更换顺序后,同事这样对艾丽丝说:

“艾丽丝,你去城区的时候能不能帮我个忙?我需要一包0.5mm派通牌铅笔芯。去桑迪文具店买最方便。你可以坐地铁到主街,下车后从第一个出口出地铁站,然后步行到十字街。这家店就在十字街和瓦因路交汇的十字路口。

发现了吗?第二种说法,先说结论,是不是听的时候,负担明显变小了呢?而且也更容易记住说话者的要求。

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应该如此,先说结论,再具体说明。这样一来,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就不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获得信息,结论先行是在帮助读者节省时间。

另外,还应该学会把主题分解为2-4个主要部分,最好是3个,便于阅读记忆。任何一篇比较好的文章,基本上都有这个特点,这也是根据我们大脑的工作记忆原理来进行设计的。

最后就是使用转折词来提示读者接下来的写作方向。

举个例子。我们开车的时候会根据信号指示灯来指导自己的动作。转折词就像信号灯一样,一旦出现“而且,此外”,你就明白了,作者接下来是要更进一步进行说明;一旦出现“然而,但是”说明作者接下来要说的和先前的内容不一样了;一旦出现“总之,最后”那就说明作者要开始总结了。

好的转折词,连接词也能够让文章看起来更有条理性。

这就是作者给出关于结构方面的建议。

2、风格

说完了结构,我们现在再来看看风格。如果说结构是一幢房子的外观、大致形状,那么风格就是房子里面的硬装。

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呢?

第一个是学会用精准的例子、个性化的例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使用了准确、具体的例证?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丽丽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女孩子。

丽丽经常把钥匙落在车上。

这两句话,很明显是第二句更让人印象深刻,因为第二句用了具体的事例、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形成自己的风格第二个是把“大词”换成“小词”,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来表达。

晦涩难懂总是具有排他性。简单精准的词语使用得当,一样可以表达到位。不要为了追求新颖而硬凹。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在一篇文章里也许并不那么值得推崇。

第三个是尽量使用积极的、个人化的语气写作。

你的语气就是你的态度。正式的语气就像是正装,使得作者和读者之间保持距离。

大多数的写作其实更倾向于非正式语气。谁也不喜欢一个高高在上的作者冷冰冰的俯视着自己。

个人化、私密化的语言营造的最好办法就是使用人称代词,“我,你,我们,他们”这一类。

比如你可以仔细体会这两句话:

有问题找售后。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们的售后。

两句话虽然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是后者显得更有温度,更让人接受。

风格就是一个屋子里的硬装,从你如何设计的那一刻起,它们就已经在表达了。硬装结束,最能让一个房子具有明显个人特色的是软装。软装决定你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在写作上,文章的可读性就是我们的软装,决定了我们会吸引什么样的读者。

3、可读性

要使文章更有可读性,你不得不学会排版。

排版其实是一个特别细致的技术活,里面涉及了很多的选项和工具,善于使用加粗、斜体,分割线、行间距、字体颜色大小,项目编号等等,使你的文章重点突出,赏心悦目。

比如说一些大V 他们的排版就很有自己的个人特色。在网上,也有很多教别人如何排版的课程。

除了排版,决定你的文章是否能留住读者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于内容。排版再绚烂,文字是一坨屎也留不住人。所以,最后一点建议就是修改你的文章。无论你的文章写得多好,都要进行修改。

特别喜欢作者在书中说到关于修改文章的那个比喻:

写一篇文章,擅长的那部分就像花儿一样,勉强拼凑挤出来的那一部分就像是灰尘。修改文章最大的意义在于让灰尘部分努力地开出花,让花儿部分变得更加的绚烂,最终成就一篇好文章。

古有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成就红楼巨著,今有海明威悉心打磨十年,留下《老人与海》。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从结构、风格和可读性这三个方面诉说了高手写作的秘密,当然了,书中还有很多的规则,感兴趣的可以找来看一看。所有的规则都不能促使你马上写出一篇绝世好文。正如我们在开篇说的,写作这件事,一部分是科学,一部分是艺术。规则部分我们可以学习、运用并掌握,所有的尝试教你写作的书,都只能交给你科学的部分,而艺术的那一部分,需要自己不断地摸索,实践,总结,修改。规则还要加上艺术的部分,才能使一篇文章变得灵动而有生气。这就好比,让一个家拥有温度的,不是硬装,也不是软装,而是里面的人。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畅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