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
法在心中是什么意思(法心是什么)
导语:“法”能起什么作用,要看心在什么境界(连载307)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原文】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yé)?故为天下贵。
《道德经》第62章分享暨挑战月分享09
五、明理,才能依理不依人;清静,才能依义不依语。有人说:“《道德经》不是讲无为吗?美言、美行都是有为法,这与老子的思想不符啊?”
《道德经》讲的“有为”和“无为”是一不是二,就像人有看得见的身体,也有看不见的精神一样,“有无”是一体的,从来没有分开过。
无论是“有为”还是“无为”,关键都不在这个“为”字上——“为”是看得见的形式,而“有无”说的是看不见的发心。做同样的事,发心纯粹、无我无私的,就是“无为”;目的性很强,有我有求的,就是“有为”。
美言美行,是大家看到的形式,如果这么做是为了博好名、换利益,就是有为法;如果是顺势而为,引人向善,就是无为法。这个“法”叫什么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导人向善?
善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帮人把道根扎牢。为什么会用美言?因为不善人还没有根,说不起。
其实,没有人天生是不善人,人之所以不善,是因为没接触过道,就像长期没有阳光照耀一样,一颗心都冷了,这样的人,越批评越自暴自弃。
这时,善人的美言美行都是为了温暖他,帮他破冰。只有温度超过临界点,他内心的热能才会喷涌而出,疗愈才真正开始。
当他感动时,心动会激发行动,行动又会带来互动——美言美行是能传递的,善人把自己的品质亮化出来,又给了大家亮化品质的天地,当彼此点亮时,整个世界都将被照亮!
其实,有为法也好,无为法也罢,“法”能起什么作用,要看心在什么境界。我们之所以要下功夫学《道德经》,不是为了学一堆名词,知识要化为境界,需要到生活中接受考验。当问题解决时,所学的道理才内化成了自己的道。
道德经学用,学是为了明理,明理才能穿过表象,依理不依人;用是为了积德,有德才能内心清静,依义不依语。
能做到依理不依人、依义不依语时,至于那些名相上的问题,与心境和结果相比,就不再重要了。
下一篇:心静久了,无坚不摧(连载308)
更多有趣内容(可直接点击浏览):道德经与打坐~第01章:众妙之门 - 为什么要静坐道德经与打坐~第14章(上):道态恍惚 - 心法要领1:松本文内容由小琪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