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来各位家长看看自己的自我状态是怎样的(父母自我状态)

导语:来,各位家长看看自己的自我状态是怎样的?

艾瑞克·伯恩将人们的自我状态定义为:“一种思想与感觉一致的系统,借由一套相对应的行为模式呈现于外。”了解自我状态,对我们在每一个当下,调整自己做称职的父母至关重要。

人际沟通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由三种自我状态组成: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和孩童自我状态。其中每一种自我状态都包括完整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人们各自的“三我”之间的交往。

一、父母自我状态,指我们从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那里复制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父母自我状态又分为控制型(评判型)父母自我状态和支持型(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

二、成人自我状态,一个人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其思想、行为和情感都指向于此时此地,具体表现为理性、尊重事实和非感性的行为。

三、孩童自我状态,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带着一个孩童,当一个人以孩童自我状态与人交往时,他的情感、思考和行为表现等就会表现得像孩子一样。孩童自我状态又分为适应型(顺应环境型)孩童自我状态和自然型(自由型)孩童自我状态。

父母的自我状态和孩童的自我状态分别来源于人的童年时期,前者是从父母或替代父母的人身上学习得来的感觉、思想和行为模式;后者来自童年自己的反应和经验遗留下来的思想、感受和行为模式。成人的自我状态是依据现在的情况所形成的思想、感觉和行为模式。

每一种自我状态都有其适应性,也有不适应之处,因此并不存在好坏之分。事实上,就一个健康、平衡的人格来说,每个自我状态都是必须的。了解这些自我状态可以让我们在互动中觉察自己,并及时平衡和调整自我状态资源的能量水平,更好的与外界进行互动。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信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