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普宁寺汉藏建筑的情韵之美有哪些(承德普宁寺有什么陷阱)
导语:承德普宁寺汉藏建筑的情韵之美
普宁寺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继康熙皇帝在河北承德修建溥仁寺、溥善寺之后仿西藏三摩耶庙而修建的第一座藏传佛教寺庙,也是承德外八庙之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乾隆皇帝在《普宁寺碑文》中提到,“名之曰‘普宁’者,盖自是而雪山葱岭,以逮西海,恒河沙数,巨庶咸愿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云尔”,由此可见普宁寺的初衷。
承德普宁寺属藏传佛教中黄教的寺庙,座北朝南,建筑在山坡之上,占地面积3.3 万平方米,是一座汉藏建筑艺术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庙宇。
普宁寺的平面布局是以明显的中轴线贯穿南北,主体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呈纵伸式对称格局。中间以金刚墙为界,前半部为传统的汉式“伽蓝七堂”的典型布局,后半部依山就势,为藏式“曼陀罗”建筑格局。这座藏传佛教寺庙,不仅建筑风格独特,而且体现了其造型、园林、色彩完美和谐的统一,可谓皇家寺庙的经典之作。
普宁寺前半部“伽蓝七堂”式传统布局,其平面布局和建筑造型采取宫殿、庄园式封闭格局,整个建筑轴线分明,左右均衡对称,建筑结构以木构件为主,布局严谨。在色彩配置上,红色殿体、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山门以北分别为碑亭、钟鼓楼、天王殿、东西配殿、大雄宝殿等建筑。大雄宝殿之后置9米高的金刚墙之上,崇台高起,另辟一区,便是普宁寺后半部“曼陀罗”式藏式建筑格局,依山势地形,散点式分布着藏式碉房、台塔、殿堂等建筑。在色彩配置上,红色殿体、白色碉房,红、绿、黑、白四色喇嘛塔和黄色的瓦殿相互映衬,格外醒目,使人感受到浓厚的藏文化气息。主体建筑大乘之阁象征佛教中宇宙世界的中心须弥山,仿西藏三摩耶庙的“乌策殿”而建,大殿四角分别修建四色喇嘛塔,形态、装饰各不相同,代表密宗佛的“四智”;在东西南北四方修建了四座形状各异的台殿,代表四大部洲;在四大部洲周边建八座重层白台,象征八小部洲,代表宇宙的四面八方;大殿两侧建日、月两殿,象征太阳、月亮围绕须弥山出没,如此形成统一向心的典型的“曼陀罗”建筑格局。从建筑形式和内容上,后半部以大乘之阁、四大部洲、八小部洲、四色塔这些鲜明的藏式风格的殿台阁塔的形式,把佛经中所描绘的佛国世界具体地浓缩到这半个寺院之中,可谓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普宁寺这座皇家寺庙,巧妙地把汉、藏民族建筑艺术融汇在一起,无论从平面布局、立体轮廓,还是结构用材、艺术造型上都匠心独具,尤其是在利用自然环境方面,极富韵律和节奏感的空间组合,给人以层次的美感,显示了寺庙文化的无穷魅力。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开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