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山西正宗碗托是哪里的(山西碗托是什么做的)

导语:山西最淳朴的“小吃之王”——碗托!

三晋小吃,如果它敢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卷首语:晓厨哥

在辽阔的黄土高原上,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发明了这种美吃的食物。用碗将荞面糊糊蒸熟,凝固冷却后切成条条、疙瘩瘩。不管冷调还是热炒,吃将来是荞面香味儿,咬将来是坚耐爽脆。不过,可惜呀可惜,虽贵为三晋小吃之王,这个东西却从未有过统一的写法。碗团、碗托、碗秃、碗饦、碗坨、碗脱几位选手纷纷表示「哥才是正宗」。

你们不可能都是正字,山西小吃要想走出去,没个统一的名字怎么行?忘了我们在山西面食不接受批评,更不接受错别字里面山西面食写法鱼龙混杂混杂的教训了吗?来来来,要想名正言顺,先过了我这关再说,不如,你们几个一个一个来做个自述?

1. 碗团

首先出场的是一号选手碗团。碗团选手信心满满,一手拿着「沟门前」,一手拿着「荞歌」两大碗团品牌,道:

碗团碗团,圆圆一团,团团圆圆,我们柳林著名的「沟门前碗团」「荞歌碗团」堪称碗团品牌之王,线上线下全渠道占领市场,吃过买过的都说好,一年销量连起来能绕地球五圈!「碗团」不管是形状还是寓意都久经市场的考验……

2. 碗托

接下来出场的是二号选手碗托。碗托选手也略有底气,网络上出现的频度、人气也不低。说道:

碗托,就是拿碗托着嘛。你看小吃摊经典的划碗托,就是就着碗来吃咯。碗托儿、碗托子,两种叫法都符合「托」的发音!

3. 碗秃

三号选手碗秃显得不是很有自信,上台以后结结巴巴地说:

额,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写成「碗秃」,可能是因为从碗里拿出来以后光秃秃的吧……

小编忍不住哈哈大笑:666,你确定不是来搞笑的嘛?还光秃秃?劳动人民的智慧就这样被你侮辱了,算了不想说你,下去吧。

4. 碗饦

四号选手碗饦显得仙风道骨,沉稳凝重,凛然有书卷气。默默地开始自述道:

古语有载,饦:「《玉篇》餺飥,餠屬。《揚子·方言》餠謂之飥。《齊民要術》麥堪作餠飥。」饦,饼也,「碗饦」,即以碗制成之饼也,此诚自然之理也。三晋面食蕴藏着无尽的古语文化,正字非「碗饦」不能胜任!

另外,你知道「馎饦,饼也」这里的「饼」其实是面条的意思么?学界已经公认,面条在古代曾经叫做「汤饼、馎饦」,而这个「饦」恰恰指的就是面条。至今日本山梨县仍然有一种乌冬面叫做「馎饦」。把「饦」认为是今天的「饼」分明是张冠李戴!

5. 碗坨

五号选手碗坨,你不用上场了。你是想说自己是「碗里的一坨」对吧。

好吧还是认真点批评你:坨本字是陀,在汾阳话里的发音是 tw,音同骆驼的「驼」,「碗坨」

6. 碗脱

终于轮到六号选手上场了。碗脱面容素雅,一个「脱」字平淡无奇。只见他认真地说道:

我们山西中部,把一种做食品用的模具叫做「脱脱」。八月十五的月饼就是用「月饼脱脱」来成型的。形容两个人长得极为相似,民间俗语叫「剥脱脱 (baq tueq tueq)」意思就是「从一个模子里剥出来的」。

从以讹传讹的「碗托碗团碗秃碗饦」,到步步明朗的「碗脱」,总算有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写法。一些人认为,民间俗写随便就可以了,大家都能看懂就行。然而,当我们清楚地知道本字是「碗脱」的时候,如果我们想要山西面食打出名号,走出去,正本清源地使用「碗脱」,统一商品写法,而不是任由不明所以的俗写,我想是一个必要的开始。

荣登正字榜的「碗脱儿、碗脱子」

终于踌躇满志:什么什么?你们说「灌肠」?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纳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