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为什么半生反鲁(苏雪林反鲁原因)
导语:苏雪林:用半生时间骂鲁迅,却不肯为丈夫做一碗粥,终孤独逝去
在这社会中,有许多人都活在别人的世界中,他们看不到自己的生活,不能完全彻底的融入自己的圈子,一生都在对他人的谩骂中度过。
这样的人可恨,同时也很可悲,因为她完全没有享受过属于自己人生的快乐和美好,当然也沉不下心做任何的创作,哪怕她本身具备一定的才华。
民国时期,我国出了很多文坛上的巨匠,除了有鲁迅、茅盾、老舍等等文人之外,还有不少才女的涌现,如张爱玲、冰心、林徽因等人,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
而在这些才女当中,其实还有一人的名字曾经与这些才女齐名,但是她却少有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
因为她把自己的半生时间都在用来骂鲁迅中度过,却不愿为自己的丈夫做一碗粥,最终在孤独中逝去。
靠自己争取来的读书生涯
她的名字叫苏雪林,出生于1897年的她生在一个极度封建的家庭,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家庭封建观念中,苏雪林作为一名女孩自然也得不到过多的爱护和关注。
当然,连读书这件对当时的人来说只有男人才能做的事更是落不到苏雪林头上。直到7岁,她才跟着家里的男孩作为旁听进入私塾跟读。
当时并不识字的苏雪林只能靠听来死记硬背那些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
在私塾里跟读了两年后,由于那些男孩都去学校读书,不被允许读书的苏雪林只能在家靠在私塾学习到的几千汉字去读那些从哥哥叔叔处借到的书本当自学。
没想到,这样的苏雪林竟然慢慢读懂了《西游记》、《水浒传》等等名著。可以说,几乎靠自学成才的苏雪林自幼便有文学方面的学识天赋。
在读书中找到成就感的苏雪林对于书本越来越渴求,也越读越有味,几乎整日埋头于书海。而这些书本的获得都是源自于她的这些叔叔哥哥们,每当他们的学校放假回家,苏雪林就会从他们带回的书里进行挑选,选出自己想读的书。
在家闲来无事的苏雪林几乎读遍了历代许多名家的专集,就连当时流行的译作,她也读了不少。
当把读书成为一种兴趣时,那种产生的快乐是会让深陷其中人们无法自拔的,苏雪林就是这样的人,而也正是她这段青少年时期的苦读史,给她未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17岁时,苏雪林的父亲由于受到一位曾在日本留学过的朋友的劝说,同意把苏雪林送去一所基督教办的小学读书。至此,苏雪林开始了她真正进校读书的生涯。
但是这段在校上课的生涯仅仅维持了半年之久,就因为家里再次搬迁而停学。但是最终在苏雪林类似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无休止的吵闹中,家里的长辈和父母终于同意苏雪林进入一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在该所学校毕业以后,苏雪林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该校的一名老师,不甘于只是做一名普通老师的苏雪林想要再次深造,但却遭到家里人的极力反对。
但由于她生了一场大病,一直有着封建思想的祖母才不得已同意她的要求,苏雪林便自此进入北京的一所高等师范学院就读。
而就在这段读书期间,正逢“五四运动”的兴起。受这一运动风气的影响,苏雪林的思想也深受震动,发生了很大改变。拿她自己的话说:她成了一位拥有着新时代思想的女性。
1921年,为了能去法国留学,直到离开的前一夜,她才向自己的母亲坦白。但是在法国留学的三年间,苏雪林由于自身底子较差的原因,始终在生病,并且因为家庭原因、婚姻问题只得提前回国。
在旧时代的封建思想影响下,苏雪林作为其中一员也没有“幸免于难”,但是她却靠着自己的执着精神和对文学的热忱一路走到现在,从这一方面来说,她是那个时代的女性代表。
人前人后的表里不一
苏雪林在法国留学期间,家里给她安排了一门亲事,对方名叫张宝龄,是一位五金商人的儿子。当时在家人的要求下,苏雪林和张宝龄进行了几次书信上的往来沟通,但是,当时的苏雪林并没有对张宝龄产生好感,甚至明显觉得他们的性情不合。
但迫于家里的压力,回国后的苏雪林还是和张宝龄成婚。但性情不一的两人在婚姻生活中并不幸福,即使张宝龄对于苏雪林百般迁就,对于她的娘家也照顾有加,但是作为一位新女性、又见识过国外生活的苏雪林始终觉得张宝龄太过木讷。
两人的婚姻始终在争吵冷战中度过,即使在丈夫生病的时候,都不愿为其做一碗粥,就这样,婚姻生活维持了仅仅几年便以离婚收场。
婚姻不幸,但却丝毫不影响苏雪林的文学创作。1928年,她的第一部作品《绿天》问世,逐渐开始在文坛中小有了名气。
而这部作品,苏雪林很快把它送给了在当时的文坛上已经赫赫有名的鲁迅先生,并在扉页上写了一段话,从这段话中,可以见得苏雪林对于鲁迅先生的敬重。这本书直到此时都被收藏在鲁迅博物馆中。
可是,这一切和谐的画风直到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后发生了突变。
那一年的11月,苏雪林就写了一封长达四千字文章,公开对鲁迅进行了谩骂,并用“阴险、狭隘、善妒“等等许多阴暗的字眼用语形容鲁迅的性格,而这一“反鲁“行动整整充斥着她的后半生。
苏雪林对于鲁迅的态度这一前一后的极大反差让人措手不及也莫名的让人不知所云。在她对鲁迅进行疯狂攻击的那段时间,一些文坛上的其他名匠实在看不过眼,奉劝她多次,但是她不仅不听取任何人的劝说,反倒骂的越发起劲。
而此时的苏雪林早已离开了祖国大陆,来到了祖国的宝岛台湾居住,不知她这一突变的举措是否有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但是她这一偏激不听劝的性格却也让周围的人敬而远之,以至于她孤独终老,在没有任何的陪伴下,最终在孤寂中离开这个人世。
可怜既可恨的封建女性
苏雪林是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一代女性,可以说,她也是被这一思想迫害的人。但是她并不屈服于自己的命运,用自己的努力和不妥协的精神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同时,她也是一名新时代的女性,思想前卫,但是却又没有进行彻底的改变,在她的骨子里,多少还见得一些封建思想的留存。否则也就不会在自己不想和张宝龄结婚的时候还勉为其难的答应家里的婚事。
而她对于鲁迅先生的态度也可见她骨子里有一种欺弱怕硬的性格。在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她对于鲁迅恭恭敬敬,不敢有半分不尊,因为她知道当时的鲁迅在文坛上极具影响,她这一出声等同于用鸡蛋去碰石头。
所以,她就把心中对于鲁迅先生的这一份敢怒不敢言的不满全部撒在鲁迅离开人世以后,并且用尽了所有难听的言辞。这不仅是对于一个已故之人的大不敬,更是一种毫无正人君子的小人作风。这样的人也难怪最终只能孤独离世。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蔼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