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是怎么形成的

讨好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不仅成年人会有,孩子也会有。而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则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习惯和心理行为,下面从家庭教育、同伴关系、社会环境三个角度来分析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是怎么形成的。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是怎么形成的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是怎么形成的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做出好的反应,可能会采用物质奖励、口头表扬等方式,比如说孩子完成了家务,父母就会给予一些奖励或者夸赞孩子做得好,从而孩子就会形成成效即得到奖励的习惯,孩子可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去迎合父母的想法,因为那样他们就能得到父母的赞赏和慷慨的奖励。此时,孩子们因为重视父母的反应而开始学习如何去迎合他们,积极投入工作,力求做得完美,从而得到父母的赏识。

同伴关系也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孩子可能在学校里听说了班级里平时交往的孩子会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拥有更多的朋友,于是他就愿意去迎合他们,迎合他们的认知和需求。孩子可能会退缩,遵从他们的意愿,比如顺着他们的喜好去做事情。孩子可能开始出现自卑和社交恐惧症的体验,因为他们不知道会不会被他们的同龄人喜欢和认同,如果他们做得不好或者失败,他们就可能被拒绝或者被孤立,可能会失去他们想要的同伴。

社会环境也是影响讨好型人格形成的关键因素。在社会环境中,社会学习理论指出,孩子们从父母和同辈的言行中学习到了什么行为是受欢迎的,什么行为是不受欢迎的。如果孩子们感觉到他们正在做着“错误行为”,就会引起负面情绪,比如焦虑、紧张、感到失望等等。如果反之,如果感觉到他们正在做“令人满意的行为”,就会引起积极情绪和认知,如满足和愉快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能变得敏感,需要继续了解什么行为能够使他们获得父母、老师和朋友的认可。因此,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迎合行为,试图让父母、老师和朋友满意。这种迎合的行为可能是帮忙、崇拜、给予好评和避免争论等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