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无为而治其舜也与其中无为的意思是(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注释)
导语: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论语》新学“卫灵公”篇之四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论语》新学“卫灵公”篇之四,摄影/萝卜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舜,三皇五帝之一,中华文明的“明君”。
孔子说,管理国家能够做到无为而治的,就要数舜了!
孔子说,他是怎么做到的?做好他自己,修炼好自己,自然在他国君首领的位置上就做好了!
笔者以为,此章句,重点在两个关键词上,“无为而治”,与“恭己正”。
“无为”一词,其实用《道德经》中若干章句解释更合适。而“己正”这事儿,《论语》中就有解。
先说“己正”。
《论语》“子路”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恭己正”,则他人从己而正。
《论语》“子路”篇,“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从政,先正己身,而后可正人。
《论语》“颜渊”篇,“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古文,现代文同样清楚明白)
再说“无为而治”。
《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里的“绝仁弃义”,笔者以为,不是老子他老人家要“批判”孔子所提倡的仁与义,只是在说明,真正的和谐社会,无为而治,是不用“大鸣大放”所谓仁义的,因为社会自然而然仁义之士大有人在,而不是要刻意强调而凸显!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帝王君主清静自身,天下自然清静与安定!
笔者按,说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矛盾冲突,大致只是观察者所处角度不同吧?!从此章句看孔子言,感觉道家、儒家对社会的理解,其实都是殊途同归,无大不同。反倒更可以说是,道理相通,天下大同吧?!
两千多年前的言论,甚至更早的先贤君主的作为……值得被后世所认真研究与参考……如果当今有心之人能把其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笔者以为那定当大有裨益!!
给老子、孔子再拜一拜!包括再给尧、舜、禹他们拜一拜……
萝卜/文
本文内容由小里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