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如字是什么结构的字体(如字指的是)

导语:“如”字的写法中,包含了汉字结构的一个重要规律!

书法结构有没有规律?好多人认为是没有的。比如书法家邓散木在《怎样临帖》中就说:“(学习书法)除多看多写外,别无捷径可走。”

虽然从唐朝书法家欧阳询的《三十六法》开始,关于书法结构的著作络绎不绝,但是这些法则一则过于繁复,二者多是现象的,总结缺少理论的概括。以“如”字为例,为何左边的“女”字要写大,右边的“口”字要写小,很多人说不出来个所以然。所以,俞剑华在《书法指南》中说:苟欲求一简单之方法,以统御反复之字体,实为不易。”

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只是机械地模仿前人的字帖来进行练习,那进步的速度就会比较慢。更重要的是一旦脱离了字帖的拐杖,就不容易写好了。再者古帖上的字很多是繁体字,缺乏理论修养不容易将其转换为简化字。启功的学生陈启智就说过,一些书法家不写简体字是因为没有古帖的范字来作参考;而启功因为于书法理论上有所领悟,不必依傍古人,所以喜欢写简体字并能将其写好。

所以,适当研究一些书论还是很有好处的。那么,以“如”字为例,为何左边的“女”字要写大,右边的“口”字要写小呢?

其实,这一现象可以用苏东坡的“随物赋形”理论来加以解释。苏东坡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字的书法形态要根据字的本体特征来确定,这样写下去才能顺应字本身的特点将其写好。这也就是写出字的“真态”。宋人姜夔说:“字之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孰能一之?谓如‘东’字之长,‘西’字之短,‘口’字之小,‘体’字之大,‘朋’字之斜,‘当’字之正,‘千’字之疏,‘万’字之密,画多者宜瘦,少者宜肥。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耳。”

要写好字的“真态”,就要学会观察“字势”。唐人卢肇在《拨镫序》中强调:“大凡点画,不在拘之长短远近,但无遏其势。”《晋书·王羲之传》在介绍王羲之书法特点时也是以笔势为主进行介绍的。所以要想处理好字的结构,首先就要学会观察“字势”。

第一,看字的外形。

字的外形是决定字势的首要因素。通常说汉字是方块字,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被统称为“方块字”的汉字,是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的。比如说“皿”字扁,“月”字长,“凹”字方,“水”字圆。书写汉字时顺应字形特点来写写出来的字才会好看。瘦长的字横画不宜过长,以免宽扁。姜夔则说“东”字长,“西”字短,“口”字小,“体”字大,“朋”字斜,“当”字正,“千”字疏,“万”字密。以“如”字为例,它的整体结构就是一个扁一点的字。

第二,看字的延伸性。

以“如”字为例,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为什么它左大右小,这是因为左侧的“女”字的笔画具有向上、向左、的延伸性,而“口”字的笔画是封闭的,不具备延伸性。所以我们就要顺应字的特点,将“女”字写大,将“口”字写小。

汉字由笔画组成,笔画的书写包括粗细、长短、浓淡、斜正、藏露、曲直等多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长短、方向、粗细。史春珊《现代形式的构图原理》中说:“方向是线的灵魂,线是方向的外化”。所以观察字势,确定字的特点时,一定要好好观察字的延伸性,以确定它的方向及长度,将它的特点把握好。

懂得了这两个特点,很多字的写法你就能看懂了。比如说“旦”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这是因为上面的“日”字是封闭的,延伸性不强,所以要写窄;下面的“一”字是向外延展的,所以要写长。又比如,“仁”字,左边的“亻”具有向下的延伸性,右边的“二”字具有向右的延伸性,所以这个字写起来就要左长右扁,这样才更好看。

第三,看审美心理。

就审美心理来说,人们喜欢先小后大、内小外大的顺序。所以写字时还得适当照顾人的审美心理。以“俊”字为例,左边的“亻”具有向下的延伸性,右边的部分具有向右下的延伸性。但是,鉴于先小后大的审美心理,左侧的竖画就不能过度向下延伸,这正如清人黄自元所说“左竖不嫌短,右竖不嫌长”!此外,鉴于内小外大的审美心理,“俊”字右半部分中靠近中间的两撇就得收缩,这样整个字才好看。

写字时如果认真琢磨下去,你写字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记住上面三个规律,写字事先琢磨出字的特点,才能更有利于将字写好。毕竟,书圣王羲之告诫人们要想写好字就得先“预想字形”!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