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过年的吃食有哪些是上供人吃的呢(老北京过年吃什么)
导语:老北京过年的吃食,有哪些是上供人吃?
年货当中有很多吃食,其实都是民俗用具,过去都是摆在供桌上,祭祀已毕,大家分食,所谓“上供人吃”,由于文化的断档,我们今天往往只有吃到什么的印象,而为什么吃则大都不太清楚。
古代中国是个农业社会,自然要在岁末进行祭祀,一方面是感谢满天诸神给这一年带来的风调雨顺,一方面是祈求来年的丰收。给人送礼尚要花费花费,给神敬献,自然也要有所表示,其中的寓意也要好。自然给神送礼,心到即可,人家那边看一看,我们这边就可以撤下自行消化了。
糖瓜与黄羊
在过去,灶王爷是一家之主,腊月二十三祭灶,这是年终的旧制。现代人都知道,糖瓜祭灶,所言为把糖瓜在灶王爷嘴上抹一抹,可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这一习俗南北皆然,但在用糖上,南北则不一样。北方自不必言,使用的是关东糖,就是麦芽糯米糖,又称蓼花糖。这种糖,从用材上无甚区别,只不过有圆的、扁的、长条的,在形状上多出些不同。而在北京的南方人所用则不然,据《京都风俗志》上说,南人所用的是“南糖”。过去江南人在北京做官的很多,所以有不少南货店,专为这些人服务。所谓“南糖”就有胡麻片糖、胡麻条、糯米细糖和梨糕四类。胡麻糖也就是现在的芝麻糖,这东西现在在江南还很常见,而糯米细糖和梨糕这两类糖,现在则不易得了。
在更远的古代,每年犒劳灶王爷的东西就没这么简单了。《燕京岁时记》里说“二十三日祭皂,古用黄羊,近闻内廷尚用之,民间不见用也”。这本书出版于光绪年间,按记载看,古代给灶王爷的东西是荤的,后来只有宫廷还用黄羊,估计是清蒸羊肉,民间就简化成糖果了,可见灶君在古时候的待遇还要更好。
蜜贡、干果、苹果、馒头、素菜、年糕
看到题目上这些样,我想大家都会觉得亲切,都会争着说“没错,没错,我们家每逢过年,一定会有这些东西”,但说为什么过年的时候一定会采购这些年货,估计能说出来的没有几个,其实这一是一项上供人吃的礼俗活动。
每界除夕之日,老北京的民俗中有一项活动叫做供“百分”。“百分者,乃诸天神圣之全图也。”那么供“百分”的时候,要摆上供品,即蜜贡、干果、苹果、馒头、素菜、年糕,称为“全供”,并配以草八仙及石榴等“供佛花”,供奉完毕,接神,然后将“百分”,也就是诸天神圣全图焚化。那么这些“全供”就按家庭情况来处理了,有钱的人家一直要摆到正月十五之后,普通人家就大家分食,自行消化了。
鲤鱼与肉方
除了供神、接神,除夕这一天还要祭祖。《燕京岁时记》说“世胄之家,致祭宗祠,悬挂影像”,《春明采风志》说“世家祭宗祠,悬影”。所谓“悬挂影像”,就是将祖宗的画像挂在墙上,把祖宗牌位请出来,接受一家大小的叩拜。而两本书都说是世家,可见那时也并非家家祭祀祖先,更多地是世家大族的行为。
那么大宅门行此事宜,一般会摆放一块肉方和一条鲤鱼。肉方,是煮好的一大块方形的猪肉,这在过去常见,上供后,常常切丝切片,以备年夜饭所用。鲤鱼就更多见了,总说年夜饭最要紧的是要有一条鱼,寓意“年年有余”,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祭祖的需要。我采访过的叶赫颜札氏家族,他们家过年时,会提前几天买一条鲤鱼,在水缸里养几天,一方面是临近除夕,家家预备过年,鱼就不好买了,另一方面,也让这条鱼把体内的土腥味吐出去。上供之时,鲤鱼还要贴上一个红纸条,以示祭品。撤下来后,或红烧或糖醋,成为晚间桌上的大件。
从上述的情况来看,有很多过年时的好吃的,其实来源都与“上供人吃”有关,而且仔细观察,敬神的多为素食,敬祖先的多为肉菜。弄清了这些年货的起因,是不是也能让我们的年过的更有深一层的味道了呢?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曲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