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什么意思(孔子曰上失其道而杀其下)

导语:善读「论语」19.19:上失其道民散久,哀矜勿喜原其情

「子张篇第十九」19

【原文】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译文】

孟氏派阳肤执掌刑狱。(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因当权者违背为政之道,故民众道德崩塌、行为不检已久。若是察明案情,则应哀伤怜悯,而勿沾沾自喜。”

【注释】

“孟氏”,指孟氏宗主孟孙,鲁桓公后裔,与季孙、叔孙并称“三桓”,世袭卿位。

“阳肤”,据说为曾子的学生。生平事迹不详。

“士师”,古时执掌刑狱之官。

“问”,请教。问者应是阳肤而非孟氏。

“曾子”,孔子晚年弟子,小孔子46岁,以孝亲守信闻名。作《大学》。

“上”,上位者、当权者。

“失”,违背、不合乎。如“失约”、“失礼”。

“道”,此处指为政之道。

“散”,此处指道德崩塌、行为不检。《荀子·修身》云:“庸众驽散”。其注曰:“散,不拘检者也”。拘检,拘束检点。

“得其情”,指察明案情。

“哀”,哀伤。

“矜”,怜悯。

【评析】

季康子曾问政于孔子(12.17),孔子回答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因此,儒家的为政之道,总而言之,就是“为政以德”(2.1),是“上好礼”、“上好义”、“上好信”(13.4),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1.5)。

如果“上失其道”、所行不“正”,无“德”、无“礼”、无“义”、无“信”,那么上行下效,社会就必然会道德崩塌,民众就必然会行为不检。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正如当今社会肆意妄为层出不穷、贪腐伪劣屡禁不止一样。

作奸犯科之民固然应受惩处,但推根究源,这些民众也大都是“上失其道”的产物,而并非社会之恶的本源。所以曾子要阳肤在察明案情之后,应哀伤怜悯其为恶政的牺牲品,不要为做好工作而沾沾自喜。故曰:“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曾子此言,出于一片悲天悯人之仁心,此正为儒家本色。

孔子曾对季康子说:“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上若向善则民亦向善。上之德就像风,民之性就像草。风在草上吹,草必随风倒。是故为政之道,重在务本。“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本文内容由小莉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