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骄狂是什么意思(骄狂无知是什么意思)

导语:《道德经》:骄狂之人福少,偏激之士祸多

一、

世人常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对于命运来说,很多因素都是我们无法主导的,所以我们也不能左右自己的某些人生状态。

但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人生有一些既定存在的东西不能改变,但是有许多运势却可以随着性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一个人的福分禄命,往往和他的性情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这种性情就是从内在信念出发,由内而外释放出的一种状态。

一个人的心念决定着他的性格,性格也决定着命运走向,所以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些人处事浮躁,顽固不化,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容易往偏激的方向去思考,这样的人生通常不会有太大的福分。

商鞅应秦孝公的求贤令入秦辅政,他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到周显王十三年之后的几年时间,两次进行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在短短十年时间,让秦国瞬间强大起来。

可以说后来秦国的辉煌,和商鞅的变法离不开关系,也为后来的秦朝统一,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但是这世间的规则就是,所有改变当下规则的事情或许会成功,但是也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就好像每一个朝代的变迁一样,总有一群人要付出流血的牺牲。

而在商鞅这一系列变法的过程中,自然也需要牺牲许多人的利益,所以导致许多本身处在高位的王公大臣的人生地位,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个时候自然会留下一些怨恨。

那么在这种状态之中时,如果领头人不懂得收敛自身,便会错上加错。

比如有一次,秦国的太子犯了法,结果商鞅把太子的两个老师治了罪,一个割去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了字,虽然没有殃及太子本身,但是却在无形之中埋下了隐患,商鞅也给自己立了一个政敌。

当时有人就劝商鞅收敛一些,不要骄狂气躁,但是商鞅不以为然,到秦孝公去世之后,太子继位为惠文王,而之前受到惩罚的两个老师有了报复的机会,就告发商鞅谋反,后来商鞅有口难辩,唯有逃亡,在走投无路之下组织一批人马打算造反,但是战败之后被处置而死。

对于人生来说,对命运影响最关键的地方,并不是自己拥有的能力,而是自己本身存在的性情。

为什么有一些人看似愚笨,但是生活较为和谐,福分也较多,但有一些人看似聪明,但是通常生活多有羁绊。

如果你身边刚好有这种人,你不妨仔细观察他们,他们之间一定存在一个现象,就是这个聪明人较为偏激骄狂,而焦狂则是减少自己福分的根源,而看似愚笨之人则较为朴实,所以生活多有顺利。

二、

《小窗幽记》之中有一句话叫:

执拗者福轻,而圆融之人其禄必厚;操切者寿夭,而宽厚之士其年必长;故君子不言命,养性即所以立命;亦不言天,尽人自可以回天。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性格过于倔强的人,福运就会少,而性格圆滑的人,财富就会多。性格急躁的人很可能会减少寿命,而宽厚的人才会心态平稳,息事宁人,不容易做出损害生命的事情。君子不谈天命,他们以修缮德行来延长自己的生命,君子也不谈天意,他们则是用自己的勤奋来挽留天意。

对于人生来说,真正能够挽留天意,增长福分,修缮德行的行为,就是去除自己的戾气,增添自己的温厚之情。

人生福分的根源,就是要懂得戒骄戒躁的道理,骄狂之人性情过于直率,这在无形之中会给自己埋下隐患,而躁动之人多有偏执固执的习性,让那些本来可以平顺度过的危机变得布满荆棘。

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有其根源存在,只是很多人的思维意识之中,便不存在这种察觉事物背后本源的智慧,所以总是抱怨着说一切都是天意,其实在这天意背后,大多也都是人为,都是自己的放纵骄狂所带来的弊病。

所以只要能够收敛自身,并能在很好的程度上挽回那些本可以挽回的损失和灾难,才可以享受更大的福禄。

《道德经》之中有一句话叫:“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意思就是说: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有生命的一类。

这个“强”指的就是我们在生活之中的焦躁心态,人有趋利避害的心思,所以每个人面对问题时,都希望自己的生命保持盈满的状态,企图满足内心的优越感,所以在无形之中便会自动排斥那些看似不太圆满的人生,一旦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就会以躁动的情绪去对抗。

但是人生好的期望未必会带来好的结果,一个总是强求福分的态度,未必会真正带来福分的机缘,只有以柔弱处之,以德行收敛自己的骄狂,用平顺温和自己的性情,才是积累福报的根源。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本文内容由小蔼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