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下一句(此生谁料下一句)

导语:古诗词中最深的绝望是什么?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说道这一句可能很多人想问这哪里绝望了?杜甫的这句诗,耳熟能详,小学就学过。

可杜甫一直到了四十多岁,才做了一个参军的小官。对一个“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读书人来说,生命中最灿烂的二十多年,不受赏识的失意,让不让人绝望?

可能还不够吧,那你再读读这两句诗的开头那一句: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最后,给饿死留下一个直观的印象: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为什么鹰没吃饱要跟着人飞?要先等人饿死了,再去吃人的肉。

如果写这首诗的杜甫还不够绝望,那他诗中那些被鹰跟着的人的眼里,应该就是最深的绝望吧。

二、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生命是什么呢?生命到底受什么支配呢?就算你知道有个力量在支配它,你又能怎么样呢?一种从内心深处散发的无力感。

三、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这首诗的头两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个年轻的孩子参军,归来之时已逾古稀之年,家中亲人早已不在。试想一下,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站在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的面前,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可是这还能叫做家吗?

四、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被贬时,你似乎只记得他在游山玩水间吟唱着: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只记得他高歌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可是苏轼是怎么总结自己的平生呢?对,就是开头的那两句话,黄州惠州儋州,离朝堂越来越远,年纪越来越大,赤胆忠心也熬成了已灰之木。

你似乎只记得他的从容,却忘记了当年的苏轼是何等意气风发?

五、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我们看见了陆放翁郁郁不得志的一身,却体会不了他壮志未酬,抱憾终身的苦涩。胸怀家国却只能远离朝堂,在国家有难之时不能上阵杀敌,只能拿起这支无用的笔。临终之际还不忘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对于一个心系天下的人,该有多绝望?

六、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初读李煜这句词,只觉语境优美。后来才知,这是他国破家亡被俘之后,在牢狱之中写下的。只能在梦里享受一下以前舒适的生活。可能在梦里,他梦见了以前的家国,梦见了他的皇宫,梦见了他最爱的小周后……可惜,这终究只是梦。

在古诗词中,虽然我们离呢些作者几百上千年,可丝毫不影响我们之间的交流,我们某个时候的心绪,却被他描述的如此的清晰,可能这就是诗词的魅力吧。你觉得呢?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思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