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尿素撒施好吗(尿素撒施后多久浇水好)

导语:尿素直接撒施等于撒钱?掌握正确的施肥方式,养分利用率翻倍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根据统计,化肥在对农作物增产的总份额中约占40%~60%,化肥的使用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

我国年化肥使用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相当于美国、印度的总和。我国化肥总体用量过多的背后凸显出“亩用量偏高”(我国亩均化肥用量是美国的2.5倍)和“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氮肥是世界化肥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肥料品种,我国的化肥利用率不高,氮肥的利用率仅为35%,可以说施入土壤中的氮肥绝大多数都白白浪费了。尿素是“含氮量”最高的氮肥,但是你知道如何提高尿素的利用率(肥效)吗?

氮肥对农作物生长有什么作用?

氮、磷、钾是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大量元素,氮能促进植株营养生长,氮充足时植株的茎、叶会长得更加旺盛,植株能多分枝、多分蘖;反之,如果植株氮不足,就会变得细弱、矮小,植株基部的叶片会提前变黄枯萎,生长会变得迟缓,作物显著早衰并早熟,最终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

注意:一般像叶菜类、玉米则需要较多的氮肥;豆类有根瘤菌固氮,需氮量较少;茄果类、根菜类、薯类则需要较多的钾肥;磷移动性慢,一般作基肥使用。我国大田作物施氮量一般每亩15公斤,在保证作物前期生长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生长前期的氮施用量,并将重点使用时期移到生长中期。

尿素如何使用才能“肥效”翻倍?

要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白尿素是如何被植物吸收的?尿素呈分子态,施入土壤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而需要土壤中“脲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铵或者碳酸氢铵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分子态转化为离子态)。

尿素的分解转化与温度密切相关,当土壤温度在10℃以下时,转化为铵态氮需要7~10天;当土壤温度在20~25℃时需要4~5天;当土壤温度大于30℃时,转化过程仅仅需要2~3天。

注意:由于尿素施入土壤中需要转化期,因此尿素要在作物需肥期前4~6天施入,这样才能发挥肥效,这一点对于生长期短的作物尤为重要。在冬季5℃以下给作物施肥时,建议施用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即使在低温下也能快速被植物吸收。

上面已经讲了尿素会水解成碳酸铵或者碳酸氢铵,这2种物质在空气中都不稳定,容易进一步形成氨而挥发,因此尿素必须要深施覆土才能发挥“肥效”。

尿素利用率低有3个主要因素:一是变成氨挥发;二是被土壤中的氢键吸附固定(这部分占比小,人无法操控);三是施入地表随水流失。在我国的传统施肥方式中,尿素撒施、表施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导致绝大多数氮素随空气挥发、随水流失,导致尿素利用率低下。

特别注意:尿素深施虽然能提高肥效,但是如果在追肥时施用尿素,深施必然会大大增加劳动成本。尿素易溶于水,在20℃时100毫升水就可溶解105克尿素,因此如果我们想要表施或者撒施,我们可以选择在“小雨前”或者“大雨后”进行,潮湿的土壤会溶解一部分尿素钻入土壤,这样可以相对减少尿素的浪费。

尿素的分解必须要有“脲酶”,脲酶是一种蛋白质,土壤中的物生物可以分泌脲酶,因此土壤中存在脲酶。此外,动植物组织中也存在脲酶,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叶面喷施尿素来为植株补充“氮”。尿素是一种小分子,可以通过叶片表面的气孔被植物吸收,叶面喷施尿素具有吸收快、效率高、作用强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满足植物对氮肥的需求,可以显著的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注意:尿素的叶面喷洒浓度必须严格控制,喷洒的适宜浓度为0.5%,即每亩用150克尿素兑水30公斤进行喷雾。喷洒的最高浓度不能超过1%,浓度过高易产生肥害。

由于叶面肥的用量小,光靠叶面喷肥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叶面肥仅仅用来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叶面施肥不能代替土壤施肥。

总结,尿素施入土壤后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只有分解成碳酸铵或者碳酸氢铵才能被根系吸收,而碳酸铵或者碳酸氢铵接触空气后易形成氨挥发,同时为了避免尿素随水流失,因此尿素在使用时应深施覆土,这样才能提高养分的利用率。深施、早施、叶面喷施,是尿素施用的三大要素!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冰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