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优良的大豆群体结构应具备哪些特点

大豆的群体结构是指田间生长着的大豆群体作为一个整体在 空间的配置状态。群体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是指群

体各个部分的垂直构成状况一 垂直结构;另一方面是指群体植 株个体的数量及其分布格局,即平面结构。

一大豆群体的垂直结构

大豆群体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3个层次,一是光合层,主要是叶片的层次分布和覆盖程度;二是支撑层,主要包括主茎、分

枝,其作用在于支撑叶片,使之最大限度地接受光能,同时起输 导作用;三是吸收层,包括大豆的根群,其主要功能在于吸收水 分和养分。

叶面积的层次分布是大豆群体结构的要素之一,董钻等以大

豆品种开育号为例,研究叶面积层次分布时发现,大约75%以 上的叶面积在上层,另外大约25%的叶面积在中层,至于下层鲜 少有叶片。这样的叶面积分布对于日光向中、下部透射是极为不

利的。大豆不同生育阶段群体叶面积的立体分布状态。

在大豆生育 前期,群体的光合作用系统只是由主茎低位叶片所构成。叶片主 要分布在播种行上的空间,因而群体内部特别是行间上面的空

间,叶片接受阳光充足。到了开花始期,随着低节位侧枝的出 现,群体的光合作用系统已由主茎叶片和低节位侧枝上的叶片共 同构成,但二者所占据的空间有所不同 主茎叶片主要分布在上

层,侧枝叶片分布偏低,此外,主茎叶片主要占据行上的空间, 侧枝叶片则多伸向行间的空间。

群体内的相对光强已大为降低 5%〜80%,而后,随着群体高度升高,叶层厚度增大,低节

位叶片依次枯死或脱落,低层部位形成了空隙,群体的光合作用 系统叶层抬高。顶部叶片已处于结束生长期。由于高节位侧 枝群的相继长出,它们的叶片又补充到光合作用系统中来,成为

其构成因素。

此时,叶面积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已经相当均匀 了,行内和行间的叶面积差异已不太显著。

二大豆群体的平面结构

群体的平面结构指的是单位耕地面积上个体的数量及其分 布。在自然植物群落中,各个植物种个体数量的多少叫做多度。

而在作物群体中,某一作物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叫做密度。

单位耕地面积上株数的多与少对群体结构有直接的影响。植株少了,群体稀疏,叶面积指数小,尽管个体生长发育良好,群

体很难布满地面和空间;植株太多,群体密集,叶面积指数过 大,株间郁闭,单株开花数也显著减少。进一步的观测还表明, 根群的分布也受密度大小的影响。

群体稀疏时,根群横向伸展较

宽阔,向土层深处伸展相对较浅;群体密集时,根群横向伸展受 到限制,趋于向土壤深层伸展。群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到大豆植 株对阳光和地力的利用程度,关系到土壤生态容量是否相适应。除密度外,影响大豆群体结构的另一因素是植株在田间的分

布格局,即配置方式。

在单位耕地面积上株数相同的情况下,植 株营养面积的标准差大,会直接影响大豆植株营养面积和空间的 合理分配,占据较大营养面积的个体因发育较好所增加的粒重,

弥补不了占据较小营养面积的个体因受抑制所减少的粒重。同时 营养面积的标准差大,还会造成株高和底荚高度变异系数加大, 给收获带来困难和损失。

三大豆群体产量的积累

大豆群体一生中,生物产量的积累过程大体上呈指数分布。 从出苗至分支为生物产量的指数增长期,从分支至鼓粒是直线增

长期,随后进人稳定期。在稳定期内,生物产量不再增长。这是 同化物由营养器官茎秆、叶片、叶柄向子粒转移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