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孙氏怎么读(颛孙师简介)
导语:颛孙氏五经博士考
文/颛孙广鑫
一、“博士”溯源
博士,古代学官名,此官名源于战国时代的秦国。《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秦朝及汉朝初期,博士的职贡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武帝之后,博士专掌经学传授,成为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唐朝设国子、四门等博士。明清两代亦有“国子博士”。五经博士,各掌专经讲义,继以优给先贤先儒后裔世袭,主祭祀、看护林庙,不治院事。
历代封建王朝对儒学格外尊崇,一再追谥加封,直至奉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同时,也对其嫡裔子孙“恩渥备加”、“代增隆重”,直至册封为世袭衍圣公,衍圣公长子则承大爵,十哲先贤也受到官家推崇,多次追封祭祀其裔系子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并赐有祭田和府第。
二、“五经博士”的产生
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即以先贤子张配祀孔子。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为“陈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封“宛邱侯”;度宗咸淳三年(1267)尊为“陈公”,升为“十哲”位,(补孔伋之缺)从祀孔子;清雍正二年封“陈国公”,其后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据乾隆版《曲阜县志》记载“翰林院五经博士,计十五员,正八品,孔氏北宗一员,奉中庸书院祀;南宗一员,奉衢州孔子庙祀;先贤颜子、曾子、孟子、闵子、冉子伯牛、冉子仲弓、端木子、仲子、言子、卜子、颛孙子、有子后各一员奉诸贤祀;东野氏一员奉元圣周公庙祀,考博士之设,自前明景泰三年(1453年)以颜希惠、孟希文为五经博士后乃以次递设其永袭。惟孔氏北宗以圣公次嫡子,余皆以嫡长,无嫡长方以次子,无嫡子,方以庶子”。
雍正二年(1724年),世宗胤禛授冉子伯牛六十五世孙冉士朴、冉子仲弓六十七世孙冉开琳、子张六十六世孙颛孙诚道为五经博士,惟有子之后未访求到嫡裔,尚未授职。
三、五经博士的废除
民国三年(1914),北洋政府颁布《崇圣典例》,继续封北宗的孔氏为衍圣公,改南宗、闵子、冉子伯牛、冉子仲弓、端木子、仲子、言子、卜子、颛孙子、有子、东野氏五经博士为奉祀官“由衍圣公及各氏按照旧例,报由地方长官呈明内务部核准承袭”,并给年俸银币一百元,民国17年(1928年)停发。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下令废爵,废除“衍圣公”及孟、颜、曾三氏“世袭五经博士”封号,委任“奉祀官”当年孔、孟、颜曾四姓奉祀官专程到南京参加就职典礼。
四、历代翰林院五经博士
第66代 颛孙诚道,字完初,好贤之子,清雍正3年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生二子:旑德、馥德。
第67代 颛孙明德,字晋新,古道之子,乾隆21年颛孙诚道因疾命其兄古道之子颛孙明德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生五子:宏传、宏述、宏任、宏倬、宏伟。
第72代 颛孙树勋,道光4年查颛孙明德非嫡长奉皇帝谕改授大宗长房颛孙树勋为五经博士,道光9年2月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生三子,大猷、宪猷,徽猷。
第73代 颛孙大猷,字硕宣,咸丰9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生二子绍祖、绵祖。
第74代 颛孙绍祖,字兆先,光绪30年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第75代 颛孙纪宗,字钦谱,民国九年奉大总统申令先贤子张后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改为奉祀官,世袭罔替。生一子慈恩。
第76代 颛孙慈恩,字荫久,民国33年袭封奉先贤子张奉祀官,生一子明勤。
第77代 颛孙明勤,颛孙家族主鬯大宗子,生一子永正。
参考文献:
《曲阜县志》
《阙里志》
《续堀坊志》
巜清高宗实录》
《清史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面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