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子该怎么教育(逆子女的怎么说)
导语:孩子养成“逆子”,离不开父母的这三种“祸害”。
可怜天下父母心,是的,天底下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却有很多不知如何教育,只能一味溺爱,最终将孩子推向深渊的“无形推手”。
古人说:“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这句话很好理解,意思是疼爱自己的孩子而不加以教育,这等于没有疼爱他;如果教育孩子又不引导他上进,这等于没教育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长大后成为“逆子”,都离不开父母的不管教,或是乱管教!
对于管教孩子及后代这一点,我想曾国藩最有发言权。
曾国藩家族两百年来“长盛不衰,代有人才”,240个子孙后代中,无一个败家子,靠的就是其独创的家教理论和自成一派的曾氏家风。
《曾国藩冰鉴》详细记载了曾老的处世经验和家学素养,书中劝告,孩子养成“逆子”,离不开父母的这三种“祸害”,趁早及时更改!
第一“祸害”:大手大脚花钱
无论一个家庭多么富有,都不能随意给孩子钱,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日后都不知道钱从哪里来,只知道伸手向父母要钱!
现实生活中,我见过太多富有家庭走向衰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将自己的孩子养育成了花钱大手大脚,且不去劳动赚钱的“败家子”。
伸手就能拿到钱的孩子,不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也就不会懂得珍惜钱财,容易形成浪费金钱的不良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而曾国藩治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秉持的也不过是“勤俭”二字。
曾国藩将“勤俭”二字淋漓尽致地运用到了治家的全过程,他要求家人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女儿家的女红、厨艺、纺纱做衣也不能假手他人,教导他们凡事都要亲力亲为。
曾国藩所持“勤俭”二字,终身不渝,由此,他一生官运亨通,曾氏家族也奇迹般避开了“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第二“祸害”:随意打骂孩子
现实中很多父母并没意识到打骂孩子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他们总以爱的名义,打着“都是为了孩子好”的旗号,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物品,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
但事实上,父母经常对孩子采取打骂教育,会让孩子在心底积攒怨气,当有一天不堪忍受专制父母的暴力镇压时,他的怨恨与愤怒就会犹如火山下的岩浆突然爆发。
长期对孩子进行武力教育,不仅使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日渐淡薄,还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内向的孩子会变得更孤僻软弱,倔强的孩子则变得叛逆怪戾。
所谓“家和万事兴”,曾国藩对于“和顺齐家”之道,也有一番独到的认知。
他说:“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在给曾国荃的家书中,曾国藩也曾引经据典,强调“家和”的重要性,他说:“‘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
第三“祸害”:不舍得让孩子吃苦
纵容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必然缺乏上进心和好奇心,缺乏思考能力,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你替孩子做掉的每一件事,都是剥夺了他成长的权利,本来该长在他身上的经验,被父母无情地剥夺了。
如果你不舍得让孩子吃生活、学习、家务的苦,在未来,他将要苦一辈子!
曾国藩就非常重视对子孙后代的文化教育,他在给弟弟的家书中,曾提到如果一个人能够“发奋自立”,即便不能考取功名,“亦是难得的大帮手”。
想要在社会上立身处世,一定要有过人的本事。孩子小时候不懂,家长一定要趁早教会孩子,不要让孩子在将来养成一身坏毛病,让所有人忧愁。
所以曾国藩在晚年时,倾力将他的一生智慧写了两本关于读心术、驭人术、权谋术及识人与用人的书籍,一本是《挺经》,另一本是《冰鉴》。
可惜的是曾国藩在写《挺经》未完成时就去世了,但《冰鉴》却被完整地流传下来了,《冰鉴》就是一本关于曾国藩在识人与用人方面的智慧精华。
《冰鉴》 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所谓“鉴”就是一面镜子,除了识人,更可以正己之衣冠。
不论外表的如何变化,其内心精神气质不会改变,它是由人的意志、学识、个性修养、气质体能、才干、社会阅历等多种因素构成的。
《曾国藩冰鉴》还是一部人才教科书,影响及纵横于中外。在这部人才奇书里,曾国藩谈论了非常实用简单的识人术,教你辨人做事,向优秀的人身上学习优良品质。
《曾国藩冰鉴》阐述了通过观察人的各个方面,可以得出方向性的结论。书中还有曾老的处世经验和家学素养在里面,非常具有实用性和借鉴性的。
老蒋将《曾国藩冰鉴》奉为圭臬,看来这本书肯定非同小可。
在乱世当中,曾国藩从一个布衣走到了庙堂高处,他在为官中灵活多变,老持承重;他虽然不是军人,却为朝廷创立了丰功伟绩;他虽然不是哲学家,留下的文字却字字珠玑。
他能成为“晚清第一重臣”,里面蕴含的智慧,非常值得一读!
很多人说,曾国藩当时用的都是文言文,自己看都看不懂,怎么学?
而这本《曾国藩冰鉴》却将曾国藩所有文言文通过注释、翻译、引申的方法写了出来,这样的好处就是能让你全方面了解曾国藩的同时,还能结合自身的例子,通过曾国藩的思维来看待一件事。
书籍这个东西,是可以一直流传下去的,不是物质上的的享受,对于人来说,更是一种精神食粮。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