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富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启示(知足者富下一句)
导语:知足者富,知足不辱
西乡隆盛既是克己之人,也几乎不存私欲,可谓知足者的典型。他完全没想过要住豪华的宅子或者吃奢侈的美食。
但纵观明治维新后的新政客和官僚,却弥漫着一股奢靡之风。对此,西乡在太政官会议上屡次提出“肃正纲纪”的建议,且决议通过并昭告天下,但官吏们依旧阳奉阴违,不予遵守。
其中情节严重恶劣的,不但个人生活作风奢侈浮夸,还强取贿赂、以权敛财。时任大藏大辅(相当于财政厅主管)的井上馨便是当时的反面典型之一,西乡讥讽其为“三井家族的管家”。
当时大部分高官都身穿华美服装、乘坐马车上下班。而西乡则身穿棉质的普通上衣和袴裤,脚上是草鞋,上班还自带饭团便当。不仅如此,西乡住得也很朴素。他当时和一些书生住在一起,房子位于日本桥小纲町,其土地面积是不小,但住房不大,且较为简陋。
有一次,岩仓具视前来拜访,惊于西乡之陋室,劝西乡“应居于与身份相符之宅邸”。对此,西乡笑着答道:“与寒舍相比,如今国之家更为凋敝。”
西乡当时甚为痛苦,在心中垂泪嗟叹道:“若如此,尚不如明治维新前。”“若如此,倒幕之战意义何在?”他还说道:“然草创之始,华屋,锦服,美妾,谋财,维新之功业终难成也。今戊辰之义战既成营私之态,念此,无颜以对天下及战死者也。”此外,他还对日本的将来忧虑道:“失节义廉耻,决无持国之道,西洋各国亦然。位于上者对下争利忘义,下皆仿之,人心皆趋财利,卑吝之情日长,失节义廉耻之志操,父子兄弟之间亦争钱财,至反目也。长此以往,何以持国?”
众所周知,中国的老子提倡“知足”,他的名言“知足者富”“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等,在后世广为流传。而西乡不但是武士道精神的楷模,其同时也兼具老子的这种人生观。西乡尤其赞同老子所说的“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得了富贵而骄奢,就会走上自灭之路;一个人如果功成,就要懂得身退,这便是天道。
稻盛和夫也崇拜老子,他十分认同老子所说的“知足”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老子看来,上天时时刻刻在观察和注视着世人的一举一动,因此提出了“常与善人”的观点,即上天常常帮助善人。
可见,稻盛和西乡一样,把抑制个人私欲的活法作为人生信条,并坚持恪守。对于当今的日本人而言,“知足”是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根本性思想和哲学。因为这是大自然的法则,而人作为大自然的一员,理应学习这种“节制、适度”的生活态度。比如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在饱腹时,它们并不会再去攻击和吞食猎物。
对于日本今后的发展方向,稻盛认为,不应一味追求“领先于世界的物质富足”,而应摸索“如何充实和丰富人们的心灵”。对此,他曾说道:“私欲要适可而止,不要贪求百分百的满足,要把其中的一部分与他人共享,或者说要懂得布施和满足他人的需求,应该具备这种善良和体恤之心。
可能有人觉得我太天真,可能有人觉得我太理想主义,但我坚信,这样的思维方式必能拯救日本,乃至拯救地球。”这便是稻盛指明的日本发展之路。假如西乡隆盛今天还活着,肯定会大声地对稻盛说“尔所言极是”,高兴地表示赞同。
本文摘自《稻盛和夫为什么能持续成功》
内容简介:纵观当今各个企业,就算是一些知名的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日趋摇摆,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然而,稻盛和夫的企业却犹如常青之树,持续且稳步的发展着,这是为什么呢?最关键的就是他有着坚定的人生与经营的哲学。本书是中小企业和各个社会组织学习稻盛经营哲学的重要辅助读本。它清晰解读了稻盛和夫的成功法则,用翔实的资料阐明稻盛和夫如何从他的精神导师西乡隆盛那里继承了“敬天爱人”的思想,如何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经营哲学和人生哲学,从而成就非凡的事业。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琪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