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瘿种类(虫瘿是病害吗)
导语:千奇百怪的虫瘿
我们在野外游玩时,常常会发现植物的茎、叶等器官上生长着一些膨大的奇特构造,和植物正常结构在颜色、形态上明显不同,用手掰开后里面竟然会有一些小虫子活动,那么我们很可能就是遇到了--虫瘿。
(水丝梨树干上的虫瘿,囊状,质地较厚,绿色。)
什么是虫瘿?
“瘿”,在病理学上指机体组织受病原刺激后,局部细胞增生,形成的囊状性赘生物,常指大脖子病(甲状腺肿大)。而植物受昆虫、线虫、病菌等寄生后也常形成“瘿”,其中由昆虫寄生形成的称为虫瘿,是最常见且复杂度、多样性最高的一类。虫瘿是植物在遭到昆虫刺激后,长出的畸形瘤状物或突起,多数是由孵化的幼虫取食所引起的。如果我们把“瘿”这个字拆开看,“病字头”指病态,而“婴”指昆虫的幼虫,到还真是贴切。我们将这部分异常的瘤状物突起叫虫瘿,引起虫瘿的昆虫叫造瘿昆虫,植物就称为寄主植物。
(樱桃虫瘿)
虫瘿长什么样子?
那么虫瘿到底长什么样子的呢?可以说多姿多彩、千奇百怪了。笔者在秦巴山区拍到了一些常见的虫瘿,它们的颜色、形态、结构等方面都不太一样,比如盐肤木树上的虫瘿如同一个鸟巢,美蔷薇上的像红色的海胆,樱桃树上的像毛毛虫,锐齿槲栎上的呈圆球形。剥开虫瘿,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在里面生活的幼虫,由此真心地佩服这些伟大的昆虫父母,它们让植物为自己的孩子建造了一所“房子”--虫瘿,孩子们在房子里有吃有喝,还可以得到庇护免受天敌伤害,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栓皮栎树枝上的虫瘿,蚂蚁在上面爬来爬去,表明虫瘿与其他生物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造瘿昆虫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尽管不同的虫瘿在形态上差别很大,但对于同一种虫瘿来讲,其在形态、结构、着生位置等多个方面都是基本一致的。实际上,造瘿昆虫通常十分专一,通常只在某一种寄主植物或者近缘种上寄生,寄生的位置也会固定,形成的虫瘿形态也基本一致,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造瘿昆虫和寄主植物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搭配,具有极高的关联度。例如,我们常说的蚊母草、蚊母树、牛膝等,正是因为经常产生虫瘿而得名的。一般认为,造瘿昆虫寄生在寄主植物上,幼虫取食并接受保护,是受益方,而寄主植物组织异常生长,是受害方,两者为寄生关系。从笔者实际观察来看,蚊母树、牛膝等、水丝梨植物,几乎每株上都能看到虫瘿,对植物的生长并没有太大影响,昆虫和植物更像是和谐共存、各取其利的共生关系,也许随着研究深入以后会解开其中的奥秘吧。
(水丝梨叶子上的虫瘿,囊状,质地较薄。)
虫瘿有那些用途?
人们对虫瘿的应用,最典型的就是五倍子了。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和红麸杨等树上寄生倍蚜科昆虫后形成的虫瘿。《本草纲目》里就阐述了五倍子的形成过程及形态,书中写到“盐肤子木…五六月有小虫如蚁,食其汁,老则遗种,结小球于叶间…其中空虚,有细虫如蠛蠓”,同时还记载了“皮工造为百药煎,以染皂色,大为时用”,并认为其入药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敛汗止血等功效,现代测定五倍子中鞣质含量高达70-80%,从中提取的鞣酸及合成的倍酸和焦倍酸,可制成多种药物。此外,蚊母草、北水苦荬等带虫瘿的植株也可以入药。
(香果树枝端的虫瘿,棕黄色,簇生在一起。)
(板栗叶子上的虫瘿,密密麻麻,让人看了不禁头皮发麻。)
(蚊母树叶子上的虫瘿,为淡紫色的小突起,古人误以为里面的虫子是蚊子,故而得名。)
(水丝梨树上的另一种虫瘿,又细又长,形如豇豆)
(艾蒿上的虫瘿,形状就像一颗颗小桃子。)
(野茉莉枝端的虫瘿,棕黄色,如触手一般。)
( 垂柳叶子上的虫瘿,近圆球形,浅绿色。)
(锐齿槲栎叶子上的虫瘿,圆球形,生长在叶脉上。)
(母草上的虫瘿,带虫瘿的草本也称“仙桃草”,入药功效相似。)
(北水苦荬上的虫瘿,果实膨大为球形,和正常果实明显不同,其带虫瘿的植株被称为“仙桃草”,可药用,主治跌打损伤。)
(盐肤木上的虫瘿,分枝很多,挤成一团,如同鸟巢。)
(青肤杨上的虫瘿,呈长条囊状,蔟生在一起。)
(美蔷薇上的虫瘿,球形,带红色刺,像海胆一般。)
(顶喙凤仙花上的虫瘿,花的形态已经全部被改变,打开后里面有许多蚜虫。)
(榆树叶子上的虫瘿,浅绿色,形状不规则。)
(牛膝在节的位置经常出现膨大的虫瘿,白绿色到淡紫色,形状如同牛肿大的膝关节,故而得名“牛膝”。)
(樱桃树叶子上的虫瘿,白绿色,样子有些像毛毛虫,翻开背面能看到许多蚜虫。)
本文内容由小奈整理编辑!